怎样防治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 , 是我国北方防护林、用材林、城乡绿化杨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是世界闻名的重要的杨树枝干病害 , 也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传染病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 , 并可长期潜伏在杨树树体上 。
一、发病因素 。该型病与冻害、日灼伤、虫害、盐害、旱害的程度成正比例 。
栽植用苗木过大、移植次数过多、假植太久的大苗或幼树 , 在移植后不易恢复生机 , 或者因整枝技术不佳、修剪过强、机械伤害多时 , 有利于发病 。
另外 , 大多数杨树品种在环境条件不良、栽培措施不利的地区或年份 , 如出现干旱、水涝、日灼、冻害等恶劣条件时 , 会严重发病 , 且病害发生迅速 , 造成巨大损失 。
二、发病症状 。该型病危害杨树枝干皮部 。早春至初夏 , 病部产生暗褐色水渍状病斑 , 在幼枝上形成小的肿瘤突起 , 有的隆起斑块渐渐失水 , 随之干缩下陷 , 甚至产生龟裂 。剥皮可见皮下形成层腐烂 , 木质部表面出现褐色区肿瘤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变色 。
变色区于夏季开裂流出棕褐色黏液 , 有臭味 。病害发展到后期 , 肿瘤不断形成 , 伤口不断扩大而不能愈合 , 在下陷的病皮上 , 出现密集的小黑点遇雨或湿度过大时 , 由黑点顶端挤出乳白色浆状物 , 并逐渐变为橘黄色 。如果病害发生严重 , 向上一直到枝 , 向下到根 , 木材都变色 , 中心腐烂 , 形成枯枝 。
三、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杨树病株多年的病斑或病皮内潜伏越冬 , 第二年春天潮湿多雨时 , 病菌开始活动(华北地区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 , 东北地区稍晚 , 5-6月是病害盛发期 , 7月病势缓和 , 9月停止发展) , 并从裂缝中流出病菌黏液蔓延 。
病菌的传播借助于雨水、风、昆虫、鸟类和人为活动 , 通过杨树皮孔、叶痕、托叶痕、芽鳞痕和各种伤口侵入 。发病杨树产生的黏液是重要的侵染源 。
【怎样防治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四、防治措施 。①严格进行检疫 , 严禁带病苗木、插条调运 , 对可疑的苗木、插条进行消毒处理 。对引进的苗木、插条等无性繁殖材料要首先隔离试种 , 证明确实无病时再引种栽植 。②利用抗病品种代替感病品种的办法防治细菌溃疡病 。③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烧毁 。④防重于治:在早春和晚秋季节喷洒天林植物能量合剂600倍液 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600倍液 天达有机硅6000倍液 。

对发病树木可用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50倍液 天林植物能量合剂50倍液 天达有机硅100倍液涂干 , 增强树势 , 快速修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