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IEEE 802.11a标准的无线网桥设备的大量出现,为满足用户业务的无线接入需求,提供了廉价有效的传输手段 。例如5.8G无线网桥,可以在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内实现两点间的无线通信,短距离还可以实现非视距通信 。这类设备价格低,安装快捷方便,而且因为处于ISM频段,国家无委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分配,因此比较轻易获得批准使用,有利于其在接入网建设中大规模应用 。
但是对于希望实现无线E1接入的客户,廉价的无线网桥似乎并不合适,原因是这类网桥基于IP技术,通常并不具备E1接口,而只有以太网接口 。为此,不得不采用昂贵得多的基于电路或ATM的微波设备 。无线网桥则被大规模应用在不需要传送E1业务的单纯数据传输场合 。
能否利用无线网桥提供E1服务呢?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E1 over以太网接口转换器设备,可以在无线网桥建立的以太网链路上仿真E1通道 。但是,这样的仿真通道是否能满足E1设备的需求呢?
E1信号源自PCM编码时分复用技术,以2048kbps恒定速率传送信息,俗称“2兆口” 。以太网则采用统计复用技术,其传输和交换基于数据包 。时分复用技术具有带宽固定,传输时延小而稳定,信号定时透明度高,抖动、漂移小等特点,适合于话音、图像等对传输实时性和定时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 。基于数据包的统计复用技术具有更高的复用效率,适合于对时延要求不严格、通常不需要准确恢复定时信息的数据传输场合 。
由于E1和IP在技术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利用以太网提供仿真E1通道并非易事,难点在于在网络出口有效地重建E1码流的定时信息 。需要克服以太网自身特有的包延时随机、没有有效的定时传送机制、传输误码或碰撞会导致丢包等缺点 。
E1 over以太网接口转换器必须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真正替代传统的电路型微波设备 。判定的主要依据包括:E1码流时钟恢复的稳定性和附加处理延时 。实践证实,性能优异的接口转换器与无线网桥配合,能够很好地用于绝大多数基于E1的应用场合 。
时钟稳定性包括时钟抖动、漂移和频率保持特性 。抖动会引起E1终端设备产生误码,漂移会导致滑帧和其它类型的业务损伤,时钟频率的跳变则会导致帧失步和重新捕捉,表现为严重的误码 。目前市场上比较好的E1 over以太网接口转换器,抖动值通常在0.1UI以下,恢复时钟的漂移可以控制在(5ppm以内(假如应用场合有独立的时钟网络,则此项指标不很重要) 。当包含E1数据的数据包发生零星丢失时(在无线条件下尤其不可避免),是否能够维持时钟频率的稳定而不发生跳变,也是这类设备的一项重要指标 。
用于实时双向通信时,处理延时也是E1信道的一项重要指标 。例如用于没有回声抵消器的PCM语音业务时,单程的总延时应在50毫秒以内 。假如接近100毫秒,可以听到明显的回声,影响通话质量 。这一延时不仅包括接口转换器的处理延时,还要包括无线网桥的传输延时、数据包传递抖动所需缓冲引入的延时、话音的编解码处理延时、以及电话传输和交换系统引入的其它延时等等,因此要求E1 over以太网设备要引入尽可能小的处理延时 。算法好的设备,处理延时可以达到6毫秒以内 。
有些E1 over IP设备提供了E1信道的分帧处理,这对于不需要在两点间传送一个完整E1,而只需要传送若干个64kbps时隙的应用,是很有意义的 。通常,这类设备可以将每一个时隙码流单独封装到IP包中,因此在IP网络中的传输单元以时隙为单位,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例如将一个E1信号拆分后送到多个远端站点 。由于无需传送整个E1信号,因而可以节省带宽 。分帧封装的主要困难在于效率和时延之间的矛盾,为了达到较高的效率,每个数据包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而对于64kbps码流,其封装时延会长达同样的包封长度下E1码流的32倍,往往给实时语音业务造成严重的回声 。
推荐阅读
- 使用1110的教训
- 火箭和飞机的头部为什么是尖的?
- iOS10如何不越狱做到双号双待的效果
- 生物农药防治美洲斑潜蝇的三大特点
- 骆驼风扇是哪个工厂生产的
- 如何识别过期农药
- 基于射频无线的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应用
- 蚊子多怎么有效的驱蚊?
- 诺基亚5500的缺点
-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大禹治水中的大禹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