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害虫——白眉野草螟的发生与防治


白眉野草螟属鳞翅目草螟科野草螟属 , 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新害虫 , 严重时可致小麦绝产失收 。目前仅知在山东、山西有分布 。
【小麦新害虫——白眉野草螟的发生与防治】为害特点
幼虫在小麦返青期开始为害 , 昼伏夜出 , 白天吐丝结网藏于根茎处或土缝间 , 夜晚出来取食 , 咬食小麦苗茎基部及叶片 , 形成孔洞 , 受害严重的麦苗被齐根咬断 , 造成麦茎折断或叶片圆缺 , 致使麦苗萎蔫枯死 , 发生严重地造成缺苗断垅现象 。具有转株为害习性 , 顺垅为害 , 喜阴暗 。高龄幼虫活泼 , 无假死现象 , 受惊后后退爬行 。有夏滞育习性 , 滞育时间长 。成虫趋光 , 卵单粒散产 , 有聚集趋势 。其为害症状与二点委夜蛾、地老虎等常见地下害虫相似 , 易混淆 。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小麦及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秸秆、麦糠和杂草等覆盖物 , 必要时可在麦田施用秸秆腐熟剂 , 及早去除麦茬 , 减少地表覆盖物 , 恶化害虫生存环境 。
2.播种期防治 。(1)毒土法 。小麦播种前 , 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 , 或3%辛硫磷颗粒剂3~4千克 , 加细土30~40千克拌匀 , 开沟施或顺垄撒施 , 然后覆土;或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0.8~2.5千克 , 撒施 。(2)拌种法 。在小麦播种前 , 用50%辛硫磷乳油20亳升 , 兑水200~300亳升 , 拌麦种10千克 。
3.生长期防治 。小麦返青后 , 幼虫食量增大 , 为害加重 , 容易造成缺苗断垄 , 是进行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据初步田间防治和药剂筛选试验 , 白眉野草螟对毒死蜱和辛硫磷敏感 , 是田间防治的首选药剂 。(1)灌药法 。随水灌药:在小麦春灌时 , 用48%毒死蜱乳油200~250亳升/亩 , 随时浇入田中;喷灌麦苗:在小麦返青期 , 将喷雾器喷头拧下 , 用48%毒死蜱乳油60亳升/亩 , 或40%辛硫磷70亳升/亩 , 兑水喷淋植株根围 。喷淋时药液量要大 , 保证药液渗到小麦根围害虫藏匿的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