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安全性

作者:李军
移动电话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沟通便利和办公高效率,2004年11月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数达到3亿2千4百万,首次超过固定用户数(3亿1千6百万),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 。
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移动电话基站的电磁辐射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一些居民对移动电话基站的工作原理和辐射情况不甚了解,甚至无视国家保护通信设施的有关法律法规,蓄意破坏基站的电源和传输设备,强行阻挠通信部门进行抢修,严重地影响了移动通信部门正常架设和安装移动通信基站 。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类似问题于2004年8月26日颁布了《关于擅自破坏公用通信设施的司法解释》 。
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
1.1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
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电磁技术的科学运用与发展,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颁发了《公众照射导出限值》(GB8702-88)与《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GB9175-88)两个主要技术标准,并颁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两项技术标准 。1997年3月,又发布国家环境保护18号令及《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治理办法》等 。以上标准比欧美各工业化国家所制定的标准要更加严格,按照上述标准,目前移动通信所用900MHz频率带宽,其电场强度只要小于每米12伏或功率密度每平方厘米小于40微瓦就符合安全标准 。
1.2移动基站辐射值符合标准
面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引起的种种猜测与迷惑,辽宁省环保局按照国家颁订的标准对辽宁移动通信公司大连分公司所建基站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监测和评价工作:首先,在基站未建成期间进行标底测试,对辐射值进行猜测,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然后,在基站开通后进行现状监测,有问题的基站立即停站整改;最后,对基站进行验收并发放电磁辐射合格证 。经检测,网上运行的基站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超过98.5%,个别点经整改后也顺利通过验收,全部获得了辽宁省环保局颁发的电磁辐射环境评价合格证 。同时各省、市辐射环境监测治理站会同移动通信工程建设主管局按照国家颁订的标准,分别对基站进行了科学监测,测试结论有如下三点共性:一是任一基站测试点的综合电场强度在移动通信900MHz频带内均低于12V/m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二是基站符合GB9175-88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场强一级强度安全标准要求;三是群众反映较强烈的“热点区域”的场强测试值均符合工程技术要求与电磁辐射设计安全值 。
基站密度与辐射强度的关系
手机持有者在“移动”的过程中能随时接通电话,并保持清楚、稳定的通话效果,是因为手机与基站及基站控制器之间,借助无线信道,传送着通信信息、控制信号、测试信号 。为确保通话质量,手机与基站之间自动遵循双方约定的计算机控制程序,动态调整通话信道、电磁辐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同时还实现智能登记国际与国内漫游、切换局域与基站、记录通话时长与费用等各种功能 。根据上述控制原理,一覆盖半径在500米~700米的BTS基站内的手机距离基站越远,对应信道和手机的发射峰值功率越强 。测试表明:当GSM手机在距基站700米左右的楼内通话时,基站对应信道的发射功率在13W左右,GSM手机的发射峰值为2W左右;当手机移动到距基站1米~200米的距离时,基站与GSM手机之间对应的信道发射功率将分别自动调节在0.1W左右 。
由此可以推论:移动通信基站密度越高,每个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越低;GSM手机距离移动通信基站越近,GSM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对通话者的电磁辐射量越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