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01、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 。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 。故而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中,又号“邺中七子”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简介:
王粲(177~217年)字仲宣 。东汉末文学家 。山阳高平(今微山县两城)人,“七子”之一 。少有才名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劫持汉献帝迁长安,其父时任大将军何进长史,王粲随父西迁,在长安见当时著名学者蔡邕,深为蔡邕所赏识 。初平二年(192),因关中骚乱,王粲往荆州依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 。建安十三(208),曹操大军南下,刘表病卒,子刘琮投降,王粲遂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晋爵魏公,魏国建,王粲官任侍中 。二十二年(217),从曹操南征孙权,北还途中病卒,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 。《魏志》本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 。有明人辑录遗文《王侍中集》,今存诗23首 。后人评价 “七子之冠冕”(刘勰)
徐干(171-217),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 。少年勤学,潜心典籍 。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 。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 。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 。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 。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 。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诗》也是一往情深 。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阮瑀(约165-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 。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 。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 。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 。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 。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 。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是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 。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
应玚(177-217),字德琏,汉汝南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建安七子之一 。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 。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赋数十篇 。诗歌亦见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