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交换路由技术的探讨( 二 )


软交换网络的路由结构
定义一个软交换机所辖的区域为一个控制域 。在路由结构设计中,要进行控制域的划分,多个软交换机不论采取何种控制区域划分方式,都涉及到对网关设备的寻址,即路由问题 。路由结构可以分为3种方式:全平面方式、分级方式、定位服务器方式 。
1.全平面结构
所有的软交换机处于同一逻辑平面,每一台软交换机均把握全网的路由设置数据 。因此任一软交换机的增加或减少,都需要对所有软交换机的路由数据做出更改 。全平面方式如图1所示 。
全平面的路由结构可以通过局号或区号配置出对端的软交换机,因此该结构适合应用于先期规模较小的软交换网络 。由于目前世界上所有软交换运营商的网络规模都很小,所以他们均采用这种软交换机全互联的平面式路由结构 。
2.分级路由结构
对于软交换大网,软交换机全互联的平面式结构将导致路由数据信息维护极其复杂,因此可借鉴PSTN网的分层思想,将软交换机划分为不同层次,实现分级路由 。和PSTN不同的是,此时软交换用户面的承载仍是端到端的分组承载 。
可将软交换机划分为不同层次,例如划分为省、大区或者国家顶级软交换等层次,实现多级路由 。软交换分级路由方式如图2所示 。
 
 
由于软交换机的处理性能和容量都比PSTN交换机有较大增强,而且用户面不再需要分级转发,所以路由层次与以前PSTN C1~C5的五级结构相比可以大大减少 。一般来说,可考虑将软交换网络分成区域服务与域间互联两部分,类似于PSTN本地网和长途网的概念 。
区域服务软交换机是指在某区域范围内服务的软交换机 。如一个大本地网内的服务软交换机,只需了解本区域内的路由信息,对于非本区域的路由,该软交换机只需要把请求转发到与之相连的域间互联软交换机即可 。区域服务软交换机重点在于为其所带用户提供丰富的业务 。
域间互联软交换机则负责软交换多个域间的路由功能,如省间路由,或者不同软交换网络间路由 。当域间互联软交换机的路由数据过于庞大时,可考虑将其分成多级结构,如省级互联软交换机、大区级互联软交换机和国家级软交换机,但所有域内服务软交换机仍是平面结构 。
为实现域间互联路由功能,需要为域间互联软交换机配置相应的路由信息 。一般情况下,路由配置是静态配置的,其特点如下:
·域内和域间路由信息分别保存 。域间静态路由信息没有必要向区域服务软交换机广播或同步 。区域服务软交换机只保留本身所带用户和区域内软交换机的路由信息 。
·路由只需配置到下一跳软交换机,这样可减少每台软交换机中的路由信息,便于维护治理 。同时,运营商之间的路由只需配置到对方的网间互联软交换机,没有必要也可能不答应了解到对方内部的路由结构 。
总之,这种分层软交换机结构的静态路由方式沿袭了PSTN成熟的多级路由体系,使每台软交换机的路由数据相对简单,并使软交换组网的结构比较清楚 。
3.定位服务器的方式
由于IP网的特点,一种观点认为软交换网络不同于传统的分层PSTN网络,“局向”等基本路由概念将不再有任何意义,网络中任意一个软交换机设备都应能够直接定位对端设备,避免IP网中呼叫信令的逐跳处理转发 。这可通过集中设置的共享的定位服务器(LS:Location Server)来实现,其路由结构如图3所示 。
当某个地域的软交换机扩展到一定数量,可考虑设置LS为本域内某组软交换机提供路由服务,以便本域内软交换机间可保持彼此的路由信息以确保快速的呼叫建立 。这时每台软交换机仅与特定的LS联系(根据主备用或者负荷分担的某些策略进行),由该LS完成对落地软交换机的定位并响应请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