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绵蚧害虫的防治方法

【吹绵蚧害虫的防治方法】吹绵蚧又名绵团蚧、棉籽蚧、白条蚧、白蚰等 , 属同翅目蚧总科蛛蚧科 , 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 。我国分布广泛 , 在上海一些公园、公共绿地、生活小区等都有危害 , 而且比较严重 。其食性很杂 , 主要危害海桐、山茶、月季、玫瑰、海棠、白玉兰、一串红、广玉兰、石榴、米兰、牡丹、菊花、凤仙花等250余种植物 。以雌成虫或若虫群集在叶芽、嫩芽、新梢及枝干上 , 吮吸汁液危害 , 使叶片发黄 , 枝条枯萎 , 引起大量落叶、落果 , 树势衰弱 , 甚至枝条或全株枯死 。并能排泄大量蜜露 , 诱发煤污病 , 影响光合作用、使花木降低及丧失观赏价值 。

吹绵蚧成虫 , 雌雄形态不同 。雌成虫橙红色 , 椭圆形 , 体长5毫米左右 , 背面隆起 , 全体密生小黑毛 , 并被有白色蜡质物 , 产卵时在腹部后方分泌蜡质制造白色印囊 , 卵囊上有15条脊状隆起线 , 将卵产在卵囊内 。若虫初孵时体裸 , 取食后体背覆盖淡黄色蜡粉 。雄成虫体瘦小 , 体长约3毫米 , 桔红色 , 身上略有白粉 , 前翅狭长 , 黑色 , 后翅退化成钩状 , 腹部末端有二突起 。

吹绵蚧一年发生的代数 , 南北各地不同 。西南地区1年发生3~4代 , 长江流域2~3代 , 华北地区2代 。3~4代的地区以成虫、卵和各龄若虫在主干和枝叶上越冬 。上海1年发生2~3代 , 但越冬虫态比较复杂 , 除雄成虫外 , 卵、若虫、雌成虫均有所见 。发生时期因地而异 , 上海越冬雌成虫于翌春3月开始产卵 , 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若虫盛孵期 , 成虫于7月中旬发生较多;第2代成虫于7月上旬至8月中旬产卵 , 8月中旬为盛期 , 若虫发生于7月中旬至11月下旬 , 8~9月为盛期;华北地区第1代卵和若虫盛期在5~6月 , 第2代在8~9月 。卵和若虫历期因季节而异、春季卵期20天左右 , 若虫期50天左右;夏季卵期10天左右 , 若虫期100天左右 。雌成虫寿命可达2个月 , 雄成虫寿命仅5~20天 。

吹绵蚧世代不齐 , 即使在同一环境内 , 往往各虫态都有差异 。雌虫很多 , 雄虫数量极少 , 日常不易发现 , 繁殖方式多以孤雌生殖 。雌虫成熟后 , 便一直在原固定处取食 , 终生不移动 , 后形成卵囊 , 卵产在其中 。产卵期长达1个月左右 , 每头雌虫可产卵数百粒 , 多者达2000粒左右 。初孵时的若虫多向外部爬迁 , 附着在新梢或叶背主脉两侧群集危害 。雄若虫行动较活泼 , 经2次脱皮后 , 口器退化 , 不再危害 , 在枝干裂缝或树干附近松土、杂草中作白色薄茧化蛹 , 经1周左右羽化为雄成虫 。温暖、潮湿的生境有利于吹绵蚧的发生 。

吹绵蚧防治方法 如少量发生 , 可用人工刷除 。发生量较大时 , 在若虫活动期用50%杀螟松乳油或25%喹硫磷乳油各1000倍液 , 每隔10天喷1次 , 连续喷2~3次 。冬季选用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10倍液的松脂合剂喷雾防治 , 亦可喷洒花保80倍液、蚧螨灵80倍液、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 均可起到较好效果 。此外 , 可保护利用天敌昆虫 , 如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红缘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还可适当整枝 , 使树冠通风透光 , 降低温度 , 造成不利于大发生的条件 。同时 , 结合园林修剪工作 , 及时剪除有虫枝 , 并集中处理掉 , 减以少虫源基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