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痒序之孝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痒序是什么意思 谨痒序之孝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痒序意思( 三 )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文章全文分三部分 。
第一部分: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是“尽心焉耳”,尽心的论据是自己赈灾救民,且邻国之政,无如寡人用心,结果是“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因此提出疑问 。先试从梁惠王自己标榜的尽心于国的表现赈灾救民人手分析 。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赈灾救民是它最基本的任务,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自然等灾害面前赈灾救民的实际上光赈灾救民不行,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杜绝或减少自然等灾害的发生,从根本解决问题 。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则足最大限度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使其乐其所为,这当然是仁政的具体表现 。
梁惠王自己也许确实是尽心于赈灾救民,但这实际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而已 。而邻国之政,无如寡人用心,也许邻国之政真的没有梁惠王用心,也许是邻国采取了更好的措施或是运气的作用没有发生太多的自然灾害,因而也就没有太多的赈灾救民的举动,不管如何,结果是“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通过分析,在梁惠王提出疑问的过程中已将自己“民不加多”的原因揭示出来了,因此孟子小试牛刀就解决了问题 。
第二部分:孟子采用了他善用的“引君入瓮”的论辩方式,分析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 。所谓“引君入瓮”,就是论辩中常用比喻说理,且比喻之后连带反诘句而向对方发难,逼其回答,对方不回答则已,答则中其圈套,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的一种论辩方法 。
孟子面对第一部分梁惠王的提问,不直接回答原因,却又设个圈套 。总体上用刚打仗来比喻治理国家,用战败一方弃甲曳兵而逃来比喻没有治理好的国家,用逃跑了一百步比喻邻国,用逃跑了五十步比喻梁惠王 。
然后提出问题;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怎么样?逼使梁惠王回答,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这也是逃跑 。这样,梁惠王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跳进了孟子设的圈套,承认了自己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没能实行仁政 。因此,不能希望民之加多 。
第三部分;论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径——实行仁政 。这部分分三个层次论述了推行王道实行仁政而使民加多的基本途径、根本途径及应持的正确态度 。基本途径: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吃穿问题 。在这个层次里,孟子运用了“连锁推理”形式 。就是用前边推出来的结论作前提,推出新的结论 。
又用这个新的结论作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如是往复 。孟子首先从“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推出“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结沦 。又用“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这个结论作前提,推出“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个新的结论 。
又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个新的结论作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王道之始” 。这种“连锁推理”形式强调了实行王道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人手 。论述时,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无懈可击,增强说服力量,显示了孟子雄辩的艺术 。
这也许就是孟子的文章为后世称道效仿的原因之一吧 。根本途径: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解决精神文明问题 。在解决了百姓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发展丝织业,让五十岁的人就穿上丝绸衣服;发展畜牧业,让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 。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展教育事业,让孝悌之理深入民心,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从而推而广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