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六大指标详述

通俗地说,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主要是指保护网络信息系统,使其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从技术角度来说,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的目标主要表现在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等方面 。
一、可靠性
可靠性是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特性 。可靠性是系统安全的最基于要求之一,是所有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目标 。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测度主要有三种:抗毁性、生存性和有效性 。
抗毁性是指系统在人为破坏下的可靠性 。比如,部分线路或节点失效后,系统是否仍然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 。增强抗毁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各种灾害(战争、地震等)造成的大面积瘫痪事件 。
生存性是在随机破坏下系统的可靠性 。生存性主要反映随机性破坏和网络拓扑结构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这里,随机性破坏是指系统部件因为自然老化等造成的自然失效 。
有效性是一种基于业务性能的可靠性 。有效性主要反映在网络信息系统的部件失效情况下,满足业务性能要求的程度 。比如,网络部件失效虽然没有引起连接性故障,但是却造成质量指标下降、平均延时增加、线路阻塞等现象 。
可靠性主要表现在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人员可靠性、环境可靠性等方面 。硬件可靠性最为直观和常见 。软件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程序成功运行的概率 。人员可靠性是指人员成功地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概率 。人员可靠性在整个系统可靠性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系统失效的大部分原因是人为差错造成的 。人的行为要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受到其技术熟练程度、责任心和品德等素质方面的影响 。因此,人员的教育、培养、训练和管理以及合理的人机界面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方面 。环境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环境内,保证网络成功运行的概率 。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和电磁环境 。
二、可用性
可用性是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 。即网络信息服务在需要时,允许授权用户或实体使用的特性,或者是网络部分受损或需要降级使用时,仍能为授权用户提供有效服务的特性 。可用性是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安全性能 。网络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向用户提供服务,而用户的需求是随机的、多方面的、有时还有时间要求 。可用性一般用系统正常使用时间和整个工作时间之比来度量 。
可用性还应该满足以下要求:身份识别与确认、访问控制(对用户的权限进行控制,只能访问相应权限的资源,防止或限制经隐蔽通道的非法访问 。包括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业务流控制(利用均分负荷方法,防止业务流量过度集中而引起网络阻塞)、路由选择控制(选择那些稳定可靠的子网,中继线或链路等)、审计跟踪(把网络信息系统中发生的所有安全事件情况存储在安全审计跟踪之中,以便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审计跟踪的信息主要包括:事件类型、被管客体等级、事件时间、事件信息、事件回答以及事件统计等方面的信息 。)
三、保密性
保密性是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即,防止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的特性 。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础之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
常用的保密技术包括:防侦收(使对手侦收不到有用的信息)、防辐射(防止有用信息以各种途径辐射出去)、信息加密(在密钥的控制下,用加密算法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即使对手得到了加密后的信息也会因为没有密钥而无法读懂有效信息)、物理保密(利用各种物理方法,如限制、隔离、掩蔽、控制等措施,保护信息不被泄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