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谁来坐超薄头号交椅V3-V3I-L7

MOTO推出以V3超薄为买点的手机之后,在获得巨大利润之下又相继推出V3C,V3I等款式,而且也获得不错的市场占有率,2006年MOTO迎头重锤L6,L7在续超薄奇迹,而大多数人都以“直板V3”的概念来领悟和解释L6与L7的来临,本人却有相反的理解,下面就对L7,V3和V3I做一次详细的对比,由于本人直言直语,有不妥之处请谅解 。
外观:
初次见到L7给我的感觉薄,没有别的形容词来形容,经典的黑色搭配金属键盘,给人无法拒绝的诱惑,L7的表壳采用的是与V3相同的材质,磨沙的表壳给人握在手里有一种出奇舒服感觉,而且它的重量不象它的厚度那样瘦弱,如果单从外表来评价真是没有办法挑出毛病 。而V3那种乌黑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宽厚,而我采用保护膜来掩盖它,给人的眼前感觉发亮,而不是单纯的黑,让别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在那宽厚的外表上 。V3I表壳采用拉丝式反光原理,但长期使用后经过正常的生活磨损,表壳在阳光下就会出现磨损的痕迹,而采用保护膜V3I的亮点就会失去,所以比较伤脑筋 。
换个角度观看
后壳:
从下图就能看出三款手机的共同之处,不管从喇叭,天线盖,MOTO标志以及射像头的排列几乎是一致的,看来MOTOL7还是延续着V3系列的设计理念,L7的后壳只能说简单的不能在简单了,硕大的标志分离式射像头给人想起一种简单就是美概念 。

键盘:
【2006年谁来坐超薄头号交椅V3-V3I-L7】由于能将L7的体积缩小的最小,在不更改其他硬件的条件下将L7键盘严重缩水,用过MOTO手机的朋友,MOTO的键盘不管是排列还是手感都应该算得上是一流的,而MOTO也头一次将数字键与导航键紧密的挨到一起,可以看到1和3键远远脱离2键,位于导航键的中间,而这点小小的改动对于长期使用MOTO的用户来了一个不小的打击,每次在拨号或发短信都是需要2次的操作,不知道是否是本人笨的原因,在盲操作手感下4,2,6键,7,5,9键,8和#*键乎是平行的,看来使用L7还要真是适应一阵了,这点就远远不如V3/V3I键盘那样大方 。
但从键盘的背光来看还是有优势的,从V3到V3C键盘底光灯就没有任何改进,到V3I才算有一些改进将浅蓝色的底光灯改为紫色底光灯,但亮度没有太大的飞跃 。而L7的底光灯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那么清透,这也是直板机所必备的 。
(左V3,中L7,右V3I)
外屏:
在分辨率上三款手机是相同的176*220,但在屏幕的尺寸上L7将要照前辈小一圈,但这就不能代表L7的画面细腻,只能用紧凑来形容,由于是直板机减小宽度是必然的,而L7的侧按键和USB的插头的存在只能再屏幕的尺寸上下手,这也算的上合理吧 。
做一个详细的对比,(左V3I,中为L7,右V3)V3I与L7使用同一主题,但在菜单的显示则明显要比V3I紧凑,V3也是使用比较紧凑的主题,但相应的四周留有很大的空间,所以L7屏幕的效果要照V3/V3I呈现的差一些 。
强光下待机显示都比较不错 。
夜间的画面色素交替均匀比较不错,但建议亮度调低一些比较刺眼 。
屏保对比 。
图片浏览:
实用性对比,V3I图片浏览呈全屏模式,能够完好准确的展现图片,而V3和L7还是套用MOTO老式浏览方法,优待于改进 。
电池:
MOTO在中国的电池都为3 。6伏,而L7的电池体积要比V3和V3I大些,同样在电量上也比后两者大一些达到820毫安,待机达到2天左右,但由于使用TF卡的原因待机的时间会相继减少,这也是为什么V3I没有V3待机时间长的原因 。
侧按键:
L7的侧按键延续了V3与V3I的金属按键,而且在超薄机身做出大按键有利于更好更准确的操作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