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要点

【兔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要点】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该病与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兔疥癣病一同被称为四大兔病 。

一、虫体特性及生活史

据报道,兔球虫种类有17种,其中以斯氏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松林艾美耳球虫和中型艾美耳球虫致病性最强 。兔球虫为原生动物,成熟时体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故命名为球虫 。球虫发育很复杂,绝大多数种类的球虫发育分三个阶段: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

二、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各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兔都有易感性 。幼龄家兔的易感性较成兔高,家兔对球虫最易感的年龄是断奶期 。带虫兔、病兔是球虫病的传染源 。从球虫的生活史看,球虫没有中间宿主,因此流行很广 。经口吞食成熟性卵囊而引起感染 。本病多发生于温暖多雨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炎热多雨潮湿的夏季最易暴发流行 。断奶、变换饲料、运动场清洁卫生差、营养不良、细菌感染等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

2.症状

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病程3--6天;亚急性,病程1--3周,慢性,病程1--3个月 。按球虫的种类和寄生的部位分为:肠型、肝型及混合型 。

(1)混合型 。病初食欲降低,后废绝 。精神不好,时常伏卧,虚弱消瘦 。眼鼻分泌物增多,唾液分泌增多 。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兔尿频或常呈排尿姿势,腹围增大,肝区触诊疼痛 。结膜苍白,有时黄染 。有的病兔呈神经症状,尤其是幼兔,痉挛或麻痹,由于极度衰竭而死 。多数病例则在肠炎症状之下4--8天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

(2)肠型 。多发生20--60日龄的小兔,多表现为急性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从间歇性腹泻至混有粘液和血液的大量水泻,常因脱水、中毒及继发细菌感染而死 。

(3)肝型 。30--90日龄的小兔多发,多为慢性经过 。病兔表现厌食、虚弱,腹泻(尤其在病后期出现)或便秘,肝肿大造成腹围增大和下垂,触诊肝区疼痛,眼球紫,结膜黄染,幼兔往往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或麻痹),除幼兔严重感染外,很少死亡 。

3.病理变化

(1)肠型 。因致病球虫种类而异,可在小肠和大肠发现病变 。肠壁血管充血,肠粘膜充血并有点状溢血 。小肠内充满气体和大量粘液,有时肠粘膜覆盖有微红色粘液 。慢性病例,肠粘膜呈淡灰色,肠粘膜上(尤其是盲肠蚓突部)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结节(内含大量卵囊),有时可见化脓性坏死灶 。

(2)肝型 。肝常肿大,肝表面及实质内有白色或淡黄色粟粒大至豌豆大的结节性病灶,沿胆小管分布,取结节病灶压片镜检,可见到不同发育阶段的球虫,但在陈旧病灶,其内容物已转变成粉样钙化物 。有时腹腔充满稀薄带有血色的液体 。慢性病例,胆管和小叶间部分结缔组织增生而引起肝细胞萎缩和肝体积缩小,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色暗 。

4.实验室诊断

一般生前诊断可依据流行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应用直接涂体片检查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在粪便中镜检出大量的球虫卵囊作出诊断 。生前诊断困难时,可根据病变特征,取病变部结节或刮屑物进行压片或涂片,用姬姆萨氏液染色,镜检如发现大量的裂殖体、裂殖子等各型虫体即可确诊 。实验室检查需注意的是:不能单纯根据粪检发现卵囊就确诊为球虫病 。因为,一方面在急性球虫病时,有时粪检不一定发现卵囊,如处于裂体增殖期时尚未形成卵囊;另一方面,兔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 。实践证明,粪便中的卵囊检查要和尸检同时进行,特别是病变部刮屑物的镜检是诊断球虫病的重要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