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 。雏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 。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但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 。
一、 流行病学
各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15~50日龄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成年鸡对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 。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凡被带虫鸡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和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 。鸡感染球虫的途径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 。人及其衣服、用具等以及某些昆虫都可成为机械传播者 。
鸡舍潮湿、拥挤,卫生条件恶劣时最易发病 。在潮湿多雨、气温较高的梅雨季节易爆发球虫病 。
球虫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外界环境中一般的消毒剂不易破坏 。在土壤中可保持活力达4~9个月,在有树荫的地方可达15~18个月 。卵囊对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 。
二、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粘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红色葫萝卜色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 。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 。
三、病理变化
病鸡消瘦,鸡冠与粘膜苍白,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肠管,病变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别有关 。
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则肠管粗大,肠粘膜上有大量的出血点,肠管中有大量的带有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的紫黑色血液 。
四、诊断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粪便涂片查到球虫卵囊,或取肠粘膜触片或刮取肠粘膜涂片查到裂殖体、裂殖子或配子体,均可确诊为球虫感染,但由于鸡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因此,是不是由球虫引起的发病和死亡,应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和病原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
五、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成鸡与雏鸡分开喂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爆发球虫病 。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 。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 。每千克日粮中添加0.25~0.5mg硒可增强鸡对球虫的抵抗力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K和给予3~7倍推荐量的维生素A可加速鸡患球虫病后的康复 。
2、免疫预防:应用鸡胚传代致弱的虫株或早熟选育的致弱虫株给鸡免疫接种,可使鸡对球虫病产生较好的预防效果 。
3、药物防制: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药物 。
氯苯胍:预防按30~33 mg/kg浓度混饲,连用1~2个月,治疗按60~66mg/kg混饲3~7d,后改预防量预以控制 。
氯羟吡啶(可球粉,可爱丹):混饲预防浓度为125~150 mg/kg,治疗量加倍 。育雏期连续给药 。
氨丙啉:可混饲或饮水给药 。混饲预防浓度为100~125mg/kg,连用2~4周;治疗浓度为250 mg/kg,连用1~2周,然后减半,连用2~4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