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糊肛是什么原因及治疗方法

雏鹅糊肛在养鹅场很常见,造成该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大体可分为饲养管理因素和疾病因素两大类 。当发现雏鹅糊肛时,首先要将病鹅的周围清洗干净,然后进行对症下药治疗,可快速得到痊愈 。另外,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感染继发疾病 。
雏鹅糊肛是什么原因?
1、雏鹅消化不良
雏鹅消化不良是胃肠粘膜表层发炎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雏鹅发生糊肛最常见原因 。刚出壳的雏鹅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如果这时候用高蛋白饲料开食,或吃的过饱,就会引起消化不良,而发生糊肛现象 。
2、雏鹅脱水
雏鹅糊肛的原因
由于长途运输,或在运输过程中天气炎热,开水过迟,雏鹅脱水而引起血液浓缩,导致肾脏苍白、肿大,尿酸盐沉积 。如果此时雏鹅补充水分,就会引起雏鹅暴饮而发生腹泻,稀便粘着于肛门周围绒毛而引起糊肛,严重者甚至死亡 。
3、雏鹅啄肛
【雏鹅糊肛是什么原因及治疗方法】雏鹅啄肛是鹅群中一只或多只表现的不良行为,常造成损伤、死亡或经济上的损失 。主要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运动不足,圈舍通风不良,光线过强,饲料单一,蛋白质缺乏或饲料中缺乏含硫的氨基酸,饲料中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足,或因饲料中长期不补盐,饲喂时间不固定等造成的 。
4、雏鹅脐炎
雏鹅胚胎和脐部很容易感染各种微生物而发生炎症,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化脓性球菌和曲霉菌 。雏鹅发生脐炎后,一般在1周内死亡率最高 。有的雏鹅在出壳后12h,发病死亡,有的可延长至1周以后死亡 。由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均发生腹泻,使肛门被粪便堵塞,形成糊肛症 。
5、应激因素
刚出壳的雏鹅,由于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的温度、湿度十分敏感 。温度过冷或过热、密度过大、抓捕、免疫、噪音、惊吓等都会引起应激反应 。雏鹅免疫力低下,因应激患病而引起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病症状 。
雏鹅糊肛怎么办
雏鹅糊肛怎么办?
雏鹅发生糊肛后,可用温淡盐水清洗肛门周围,剪去粘在肛门外的羽毛,防止肛门被糊住,有利于排便 。
可在日粮中添加0.03%的强力霉素进行治疗,还可在饲料中添加0.2-0.3%的复合酶,提高雏鹅的消化吸收能力 。
预防疾病:
为防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在头几天的饲料中,应加适量的水,配合0.1%土霉素和复合维生素B,喂给雏鹅 。
或用去皮的紫皮大蒜,按2%-3%的比例拌在饲料里,连用7d,现用现配,可避免因长期使用抗生素而造成的消化不良和食欲下降,还能增加适口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