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及注释( 三 )


第二部分:孟子采用了他善用的“引君入瓮”的论辩方式,分析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论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径——实行仁政 。这部分分三个层次论述了推行王道实行仁政而使民加多的基本途径、根本途径及应持的正确态度 。
文章运用“引君入彀”的论辩方式 。迫使梁惠王承队自己“尽心于国”之举,只是临时应付,不是真正爱民,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还运用“连锁推理”形式,强调了实行道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入手;还指出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接受教化,懂得“孝悌之义”,以解决精神文明问题,才能使民心归附,国家兴盛 。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创作背景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 。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 。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 。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 。因此,各个诸侯为称雄,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人口增多 。梁惠王也不例外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梁惠王和孟子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
《寡人之于国也》作者介绍【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及注释】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 。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