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主旨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主旨是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漂泊四方的寂寞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主旨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
长沟流月去无声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
闲登小阁看新晴 。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注释⑴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
⑵旧游:昔日的游览 。洛中:指洛阳一带 。
⑶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
⑷豪英:出色的人物 。
⑸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月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
⑹疏影:稀疏的影子 。
⑺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
⑻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
⑼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
⑽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翻译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坐中多是杰出的才俊 。
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 。
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
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
如今我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 。
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伯事,都付与渔父歌唱在三更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主旨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创作背景这首词大概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 。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天下还承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这首词的上片专写“忆昔” 。“午桥”,在洛阳城南 。二十多年前,时当宋徽宗政和年间,词人与“豪英”们在“杏花疏影”的良辰美景里,雅集午桥,豪情满怀 。沟水带着月影无声地流去,大家举觞酣饮,在悠扬的笛声里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造语妙绝,它们仰承“忆昔”句,分明写出是二十余年前的赏心乐事 。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眼烟云,句外含有“怅悒”之意,俯注“二十余年如一梦”句,很自然地与下片“言今”衔接起来,气势内谮 。可见,上片的结句具有很重要的结构作用 。
下片抒写夜登小阁的情思 。换头处,词人以对立联想的艺术想象方式,从昔日的豪酣,突然跌出“二十余年如一梦”的悲凉 。靖康之变后,社稷板荡,世事沧桑,亲故零落凋伤,词人也颠沛流离,转辗来到南方,百感交集,生出“此身虽在堪惊”的无限感叹来 。今朝,登上僧舍小阁,闲看“新晴”风物,耳听“渔唱”闲声,多少古往今来、盛衰兴亡之事,一齐涌上心头 。当然词人悲叹的重点还在宋徽宗靖康以后“胡尘入汉关”的动乱现实,以及自己饱经丧乱的切身感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