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出击!“和弦铃声”的误区

一款手机要博得用户的欢心,无非要注意以下几条:
1.和弦铃声
2.外形
3.功能
4.优秀的输入法 高质量的键盘(手写输入是一种更高级的输入方式!)
5待机时间
这里为何要把和弦铃声作为专门一条提出而且放在第一位呢,我想不言而喻:和弦铃声在近两年的手机技术中占据了越来越重的分量,甚至给人一种压倒手机功能因素的感觉,说明手机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如果有那家手机制造商敢于无视这一客观趋势,我想他一定会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
但是在有关和弦铃声的认识上,由于一些厂商有意无意的宣传和误导,加上影响和弦铃声效果的因素较多,一般用户根本无暇研究其好坏差异,导致很多用户在选择手机时盲目追求和弦的多少,而忽视了和弦铃声的实际效果 。本文想简略探讨一下有关和弦铃声的误区,旨在抛砖引玉,并能对大家关注的和弦有一点正确认识 。有些观点尚待高手指点一二!
一、什么是“和弦”
和弦是和声学理论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一定音程关系的一组声音 。常见的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等等概念,但从未有过什么16和弦、32和弦、40和弦乃至64和弦的说法!后者不过是“外行”的手机厂家为了误导消费者的使出的一个蹩招,由那家提出本人未曾考证,不过由于他借用了“和弦”这一貌似神秘的音乐术语而且铃声效果确实强于以前叮叮咚咚的单调铃声,竟然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神州上下,让国人稀里糊涂接受了一个错误的术语-“和弦铃声”,不过这也应该算作我们中华民族对手机技术的一大贡献吧,错则错矣,“和弦铃声”的效果却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一件好事 。
二、“和弦铃声”
要严格地对“和弦铃声”重新进行定义已经没有必要,而且即使我们重新定义了又能有多少人接受呢?但从澄清概念的角度而言,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分析:
现在的手机对于“和弦铃声”的发展已经是百花齐放,不同厂家铃声格式不同,但归根结底由于手机上的存储空间限制以及处理器运算速度的限制,绝大多数“和弦铃声”是类似于电脑作曲常用的midi文件的,并可以借助于某些程序进行相互转换(比如psmplay),所以,要理解不同格式的手机铃声,最要紧的就是理解midi 。
三、MIDI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简称,意为音乐设备数字接口 。它是一种电子乐器之间以及电子乐器与电脑之间的统一交流协议 。从80年代初问世至今,它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现已成为电脑音乐的代名词 。我们可以从广义上将为理解为电子合成器、电脑音乐的统称,包括协议、设备等等相关的含义 。
MIDI文件并非像WAV或MP3那样量化的纪录乐曲每一时刻的声音变化,它只是一种描述性的“音乐语言”,只要将所要演奏的乐曲信息表述下来就可以了 。譬如“在某一时刻,使用什么乐器,以什么音符开始,以什么音调结束,加以什么伴奏”等等,这些信息所占用的空间很小,最多几十k,体积小成为MIDI越来越受到欢迎的因素之一,非常适合于手机这样存储空间小的场合(不同格式的和弦铃声只是增加了一些特殊效果或加密信息,本质其实就是midi文件) 。
既然MIDI文件只是一种对乐曲的描述,本身不包含任何可供回放的声音信息,那么一首首动听的电脑音乐又是如何被我们的声卡播放出来的呢?这就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合成手段了 。就电脑声卡而言,最为常见的手段是FM合成与波表合成 。前者多用于以前的ISA声卡,FM是“频率调变”的英文缩写,它运用声音振荡的原理对MIDI进行合成处理 。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加上这类声卡采用的大多数为廉价的YAMAHA OPL系列芯片,效果自然很差劲;而波表合成则要好得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