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


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



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


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全文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
第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登记或者注册所在地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 。未在登记或者注册所在地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可由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地为其参加工伤保险 。
第四条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
工程建设领域的用人单位应当将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作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具体措施 。
【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不能按照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 。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工伤预防工作,发展工伤康复事业,建立工伤预防、补偿和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工作体系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
省、市(州)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负责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公安、民政、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税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工伤保险相关工作 。
第六条 市(州)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会同财政、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和应急管理等部门,根据辖区内工伤事故伤害、职业病高发的行业、企业、工种、岗位等情况,统筹确定工伤预防的重点领域,开展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建立工伤隐患排查机制和预警机制 。
第七条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行监督 。
第八条 工伤保险基金依法由国家和省规定的资金构成,实行省级统筹 。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国家和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工伤保险管理、工伤认定、业务经办的必要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
省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财政、税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经省人民政府授权,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做好确定、调整、发布我省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费率等工作 。
第九条 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审计制度,每年至少应当向社会公布一次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会等组织建立工伤保险工作协调机制,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协调解决相关重大事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