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李商隐古诗讲解 唐诗《贾生》译文注释及赏析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贾生李商隐古诗讲解 唐诗《贾生》译文注释及赏析


1、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
2、注释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
(4)才调:才华气质 。
(5)可怜:可惜,可叹 。
(6)虚:徒然,空自 。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
(8)苍生:百姓 。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
贾生李商隐古诗讲解 唐诗《贾生》译文注释及赏析


3、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
“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
贾生李商隐古诗讲解 唐诗《贾生》译文注释及赏析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 。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
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
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 。
这正是通常所谓的“抬得高,摔得重”(也就是反跌手法) 。
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