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图片简笔画 静夜思图片配图

唐诗是中国古典词歌的一座高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是又是高峰之上的绝顶 。先不说诗圣杜甫,这里让我们走进诗仙李白诗,一首首清新浪漫的诗篇,那颗风雨江山之外的诗心,不知摇荡了多少人的性灵 。你知道在李白诗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哪一篇吗?对,就是那首家喻户晓,千古传唱的名篇《静夜思》 。
【静夜思图片简笔画 静夜思图片配图】△李白《静夜思》水墨画
《静夜思》两联四句,短短20个字的五言绝句,道出的是浓浓的乡愁 。乡愁,这是人类社会里的一种普遍情感,从古至今,曾经多少游子,又有多少乡愁堆积如山,压在旅人心头 。背井离乡之时,便开始了掂念,一缕相思意,随着岁月而增长 。乡愁如酒,历久弥深 。

静夜思图片简笔画 静夜思图片配图


静夜思图片配图(静夜思图片简笔画)
△楷书《静夜思》书法作品
前两句诗,写明光如银洒满世间,天大地大无所不在 。恰如乡愁无时无刻不缠绵在心头,它充塞了天地人间 。清冷的月光如霜,在这深秋,万物凋零,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深秋,阵阵悲凉孤寂袭上心头,无限的乡愁席卷天地,汪洋了世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是乡愁的寄托,明月千里寄相思,何时才是团圆日啊!家乡的人啊,此时此刻是否与我一样[千里共婵娟]!
后两后句诗,点明乡愁无限,是在前两句写景[染]的基础上的[点] 。点明望月怀乡,是思念故乡,点明这首诗的主旨是写乡愁 。乡愁,举头寄与明月,低头却又缠绕心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恰如李易安的相思闲愁,一缕缕相思在心里缠绵,[剪不断,理还乱] 。
△楷书《静夜思》书法作品
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前两句写景,写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景与情相融,主与客结合,先染后点 。以明月寄相思,深衷浅貌,言近而旨远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鲜明的抒情主人公,深秋如霜的明华,浓郁的乡愁……意境清幽旷远,意蕴深沉动人,摇荡了无数读者的性灵 。
△诗仙李白剧照
当然关于这首诗的解读,许多人有不同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静夜思》的版本也有不同,在清康熙本《全唐诗》与宋本《李大白文集》中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而明代赵宦光、赵习整理宋代洪迈《唐人万首绝句》时,将[举头望山月]改成了[举头望明月] 。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中将[床前看月光]改为[床前明月光] 。而清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又参照明本《唐人万首绝句》及《唐诗别裁》将这首诗最终改成了今天流行的这个版本的模样 。
另外,首句[床前明月光]的[床]字,解读众说纷纭 。其一,床(牀)为卧具,狭长之床为榻,即今天睡觉休息用的[床] 。其二,床为坐具,与几、兀、凳等相近 。又有胡床,及类似马扎之类的坐具 。其三,床是指井上围栏,即井栏(或井槛jiàn) 。其四,有人直接认为[床]为[窗],是通假 。总之,说法很多,都能说得通 。
不过,个人认为第三种最为恰切,天上月亮,地上水井,在天井里的井栏前,睹物思乡 。因为古代特别唐代及以前,床作为卧具多称榻,卧榻,床榻等,当然也称床,但较少见 。因为大部人不像今人一样睡床,而是像今天朝鲜(包括韩国)人和日本人一样席地,而不尸位于床 。古代床作为坐卧具常用,这里的卧不是晚上睡觉的卧,以坐为主 。作为坐具,虽可讲得通,但联系上下文,望月应在户外,特别是望山月,古代是窗上是纸或纱等,是看不清月的 。而第四种,床是窗,则有点儿牵强附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