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地形图(16条山脉14个地形区 山脉地形图空白)

在冷兵器时代,地理枢纽有多重要?
《孙子兵法》指出,“道、天、地、将、法”五事决定战争的胜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雄关要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
在《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中,这些兵家要地被称为地理枢纽 。作者从各个时期的整体形势切入,详细分析枢纽的战略地位、地理情况、城防要戍,以及战役始末和战略得失等,兴衰转变历历数来 。
【山脉地形图(16条山脉14个地形区 山脉地形图空白)】

山脉地形图(16条山脉14个地形区 山脉地形图空白)


山脉地形图空白(山脉地形图(16条山脉14个地形区))
对于军事和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我认为它堪称军事地理类书籍范本 。作者宋杰老师二十年成一书,他的文字融学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读来却不觉着枯燥,即使是我这样水平浅陋的历史爱好者也受益匪浅 。
时间维度: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择取夏商至南宋末年这一时间段 。因为自元以后再未出现长期分裂割据局面,且火药和火器的运用对战争走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枢纽的重要性随之降低 。
空间维度:舍边境战争而着力于内地战争 。这既是因为后者的影响远甚于前者,也是考虑到边境战争战线长、枢纽变动频繁的特殊性 。
在上述时空维度内,宋老选择了十四处对战争走势至关重要的枢纽 。它们的形成和演变,受时代生产科技水平和经济、政治重心转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处于主要经济区域间的边缘地带,水陆交通便利,并且拥有上佳的防御条件 。
我国历史上的主要经济区域和政治力量格局,经历了从上古三代至秦汉时期的“东—西”对抗,到此后的“南—北”对抗,枢纽分布地区也从分隔东西的豫西走廊转向划分南北的淮河汉水流域 。此外还有相对独立的四川盆地枢纽——汉中 。
1、原生态枢纽——甘、韦、阑、管
“军队使用何种战斗方法,取决于他们所掌握的武器装备与进攻、防御手段,而这些归根结底,是由当时的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 。”——引自书中
夏、商、西周三代处于城市萌芽阶段,王城都邑皆有城无郭,缺乏密封式的保护 。人们尚无守城概念,加上军队构成以车兵为主,交战双方都是在旷野上列好方阵,通过原始近战方式决定胜负 。
这一时期已经形成夏族和东夷两股主要军事力量,双方交界处的“阑”“管”(今河南郑州)和附近的“甘”“韦”两地,成为对峙争夺的主要区域,枢纽地区初步形成 。
成汤伐桀便是先拿下郑州附近的几个夏朝属国,然后通过“鸣条之战”灭夏 。武王伐商也是先占领管邑,“牧野之战”灭商后,又分封管叔、蔡叔驻守此处监督商族遗民 。
上古三代是中华文明的源流,我一直有所偏爱,加上宋老所写的导言和两篇附文精彩,故而这部分内容是我阅读着力最多处 。附文详述了三代城市经济特征和城防缺陷,以及三代至秦汉的战术阵法,建议可在正文前先行阅读 。
利簋铭文详细记载了武王伐商的“牧野之战”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险要的关塞和充足的粮粟,对于战争的胜败只是起辅助作用的客观条件 。”——引自书中
自东汉末年开始,长期战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口和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政治地理结构由原来的东西对峙,逐渐变为南北割据 。随着这一态势的演变,黄淮地区逐渐出现新的战争枢纽,从三国时的合肥、濡须到魏晋南北朝的寿春,便是当时不同军事力量所倚仗的战略枢纽 。其中寿春以强大的防守价值和能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