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赏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翻译

——咏北风古诗词赏析(下)
王传学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赏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翻译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翻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赏析)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开头,写北风猛烈,烘托了环境气氛:
唐代诗人祖咏《江南旅情》中用北风指代家乡: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
这首诗表现诗人滞留江南思念家乡的情怀 。诗里的江南景色是一种想象中的景色,视角极为开阔 。像“楚山不可极”,写楚地的山脉绵延不断没有尽头,就将江南的广阔简洁地说明了,这也间接表明了“归路”的遥远“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看到东海日出,彩霞缤纷,就知道要下雨了;听到大江波涛澎湃的声音,就知道夜潮来临 。概写江南的烟雨频繁和海潮的壮观,表现了江南山川广袤的景致 。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写自己书剑飘零,羁留近于南斗之下的江南 。而北风吹拂下的家乡路途遥远,家书难收 。吴潭的美橘熟了,想寄一点回家,可惜无人把它带到洛阳 。诗中用星象和季风来说明远离故乡羁绊在外的情况,为后一句的难以找到合适人选来寄送橘子做了一个铺垫,心中的乡愁之浓烈可见是真实的 。诗人用细节刻画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对乡邻的牵挂 。旅行中见到的优美景色固然不俗,那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表露得十分真切 。
南宋末诗人郑思肖《寒菊》中的“北风”,一语双关: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写出菊花坚贞不移的气节 。诗人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诗人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坚贞不移的爱国热情 。
诗中的“北风”一语双关,既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又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 。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却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 。诗人以咏菊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咏菊写人,托物言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
再看明代诗人刘基的《北风行》: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
城外萧萧刮起了寒冷的的北风,城楼上守城的将士被寒风吹得连耳朵都要掉了一样 。将军在帐篷里面身披貂鼠大衣,手持酒杯忧愁的看着帐外的飞雪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诗中“萧萧”说明风很大,而“北风”即北方吹来的风,是非常寒冷的,风很大,而且很冷 。在这种环境之下,在城上守卫的将士(健儿),自然会很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冷到连耳朵都快被萧萧寒风吹落 。所以第二句紧接着就写了守城将士在此种恶劣环境下的状况 。三、四句再次突出天气之寒冷:将军在帐篷中还要穿着貂鼠大衣才能御寒,面对这样的天气和环境也只能持酒望着帐外飞雪而已 。
全诗通过对这种恶劣天气和环境的描写,对将士们的反应刻画,表达出了将士们行军打仗的艰辛,也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将士们的怜爱之情 。
明代名臣于谦《北风吹》中的北风,隐喻邪恶势力: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