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发展与传播过程并说明其影响 造纸术的发展( 四 )


这一时期里 , 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 。如宋代苏易简的《纸谱》、元代费著的《纸笺谱》、明代宗沐的《楮书》 , 尤其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 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都有不少记载 。而《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 , 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 。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 , 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详尽的记载 。
以竹纸为例 , 《天工开物》中指出:在芒种前后登山砍竹 , 截断五七尺长 , 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 , 加工捶洗以后 , 脱去粗壳和青皮 。再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 , 放在楻桶中**八昼夜 , 歇火一日 , 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 , 更用柴灰(草木灰水)浆过 , 再入釜上** , 用灰水淋下 , 这样十多天 , 自然臭烂 。取出入臼 , 舂成泥面状 , 再制浆造 纸 。这些记载 , 和后来的民间土法造竹纸过程大体相同 。
造纸术在公元七世纪经过朝鲜传入日本 , 八世纪中叶经中亚传到阿拉伯 。在阿拉伯(古时称“大食”)的报达(今伊拉克的巴格达)、大马色(今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和撒马尔罕等地组织批造纸工场的时候 , 还是我国造纸工人亲自传授技术以后兴建的 。阿拉伯初造的麻纸 , 用破布做原料 , 采用的是我国的技术和设备 。阿拉伯纸大批生产以后 , 就不断向欧洲各国输出 , 于是造纸术也随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
公元十二世纪 , 欧洲在西班牙和法国设立了纸厂 , 十三世纪在意大利和德国也相继设厂造纸 。到十六世纪 , 纸张已经流行于全欧洲 , 终于彻底取代了传统的羊皮和埃及纸莎草纸等 , 此后纸便逐步流传到全世界 。
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初的两千年间 , 我国造纸术一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古代在造纸的技术、设备、加工等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 。现代机器造纸工业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 , 都能从我国古代造纸术中找到初的发展形式 。世界各国沿用我国传统方法造纸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 。[编辑本段]造纸历史发展早在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蔡伦发明“蔡侯纸”之前 , 中国已经出现了纸的雏形 。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 , 是现已发现的早的纸 。此外 , 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 。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 , 原料是麻或丝絮 。
东汉时 , 公元105年 , 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 , 开创了以树皮、破布、麻头、鱼网为原料 , 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 , 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 , 称为“蔡侯纸” 。从此 , 纸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 , 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
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 , 就是后来的阿拉伯 , 接着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 , 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 , 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 , 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 。造纸的发明与传播 , 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 , 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 , 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