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之死真实历史 曹植最后怎么死的


曹植之死真实历史 曹植最后怎么死的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 , 字子建 ,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 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 , 一说鄄城) , 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 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 ,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
曹植在世子之争中不敌曹丕 , 遂不得曹操重用 , 但其在诗与散文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著有《洛神赋》《白马篇》等 , 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文学批评家钟嵘也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232年12月27日去世 , 谥号“思” , 又称陈思王 。
历史评价:
陈寿:陈思文才富艳 , 足以自通后叶 , 然不能克让远防 , 终致携隙 。
李白:曹植为建安之雄才 , 惟堪捧驾 。天下豪俊 , 翕然趋风 , 白之不敏 , 窃慕高论 。
杜甫:①曹植休前辈 , 张芝更后身 。②子建文笔壮 , 河间经术存 。③赋料杨雄敌 , 诗看子建亲 。
【曹植之死真实历史 曹植最后怎么死的】欧阳修:盖诗者 , 乐之苗裔与 。汉之苏、李 , 魏之曹、刘 , 得其正始 。
王闿运:看船山诗话 , 甚诋子建 , 可云有胆 , 然知其诗境不能高也 , 不离乎空灵妙寂而已 。
轶事典故:
七步成诗
曹植“七步成诗”广为流传:“煮豆燃豆萁 ,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见于《三国演义》) , 然而这首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 , 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 , 《世说新语》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 , 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 , 否则将被处死 , 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 , 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 , 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 ,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但此诗是否为曹植所著作 , 至现今仍有争议 。
洛神悲歌
对于《文选》中的谬注 , 清人朱乾在《乐府正义》中鞭挞说 , 这篇原是曹植借“宓牺氏之女 , 溺死洛水为神”的传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心境的《感鄄赋》 。鄄者 , 实为封地也 。好事者利用“鄄”与“甄”通 , 附会出《洛神赋》隐寓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的叔嫂恋事 , 不独污前人之行 , 亦且污后人之口 。近有学者考证出《洛神赋》的主旨是曹植悼念怀恋其亡妻崔氏女 , 洛神形象是崔氏女的化身 。然而两者说法皆有不妥之处 , 故此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云:“本篇或系假托洛神寄寓对君主的思慕 , 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