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内容,《大禹治水》的启示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内容,《大禹治水》的启示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大禹治水”,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本文整理了《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欢迎阅读 。
《大禹治水》课文【《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内容,《大禹治水》的启示】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
见到人们受苦,鲧很着急,就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 。这种土叫息壤,能自生自长,永远用不完,可不定期是堵不住洪水 。天帝知道鲧偷了息壤,大怒,命令火神把鲧处死 。鲧在临死前叮嘱儿子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 。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
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和英雄 。
《大禹治水》的启示体现了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 。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 。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 。
这个传说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 。
大禹简介大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 。
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 。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