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蜿蜒的绿道,远眺田间农民耕作,聆闻林间鸟儿欢唱……立在浙江省平湖市曹桥街道野马村的中界桥上,余泾港两岸的生态景观绿道和亭台楼阁,装饰出一幅水清岸绿的新图景 。村民王根付说,如今水清了,空气好了,环境也美了,每天来绿道走一走,真是神清气爽 。
这里曾是臭不可闻的生猪养殖密集区,村里“蚊蝇乱飞舞,处处猪粪臭” 。3年前,一场以拆违建猪舍举动为先锋的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工作,彻底改变了嘉兴全市的面容与农民的生存轨迹 。
近日,采访人员再次走进过去远近闻名的“猪三角”,看这一场生猪整治的攻坚战,如何让一个个过去的环境重灾区,蜕变为如今的秀媚乡村 。
重拳出击 减量控源
2013年3月,上海松江横潦泾水面打捞起大量死猪,让溯源而上的嘉兴市成了全国舆论的焦点,生猪养殖集中的南湖新丰镇、凤桥镇、平湖曹桥、海盐西塘桥等地成了众矢之的 。
上世纪80年代,机缘巧合下,位于嘉兴南湖区新丰镇的竹林村成为供港猪基地 。之后,以竹林村为圆心,养猪业的区域半径不断扩大,向着南湖新丰、凤桥、平湖曹桥、海盐西塘桥等地蔓延,最终形成稳固的养殖圈、尽整的产业链,成为久负盛名的“猪三角” 。2012年,嘉兴市的生猪饲养量,曾经一度达到743万头,这个数字,占了全省总量的近五分之一 。
以黄浦江死猪事件为导火索,人们开始关注“猪三角”繁荣背后的伤痛 。年产100万吨猪粪、240万吨猪尿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折射的是嘉兴市在2012年末濒临的困境 。尽管经过多轮环境整治和猪粪猪尿集中处理等举动,但是总量环境超负荷的现实没能逆转,农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
无序的扩张发展、不堪重负的环境承载力和日益恶化的生存空间,使得当地政府痛下决心,聚全市之力,以减量提质为目标,以治水拆违为载体,倒逼生猪养殖业转型 。
从2013年4月至今,嘉兴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共拆除违法猪舍1618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从2012年的273.1万头下降到目前的32.77万头 。其中,作为生猪养殖发源地的南湖区,年存栏生猪从高峰时的108万头减至2015年底的9万头不到,减幅超过90% 。
多管齐下 转型提质
海盐县元通镇的青莲寺村位于“猪三角”,过去,这里遍地猪舍,高密度养猪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彼时,陆建明是村里有名的“猪司令”,养了20多年猪,生猪出栏量1万余头 。
2013年启动生猪养殖整治举动后,陆建明主动拆除了自家7000多平方米的猪舍 。为了更好地帮助养猪户转产转业,海盐县特地组织农业能手服务团,对退养农户进行调查摸底、牵线搭桥、结对帮扶、技术指导,对转型家庭农场的重点规模养殖户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 。
陆建明便是重点帮扶的对象之一 。“能手给我提供了许多转产方案,最终我选择了种葡萄 。”随后,他在原有土地的基础上,又流转土地500亩,建立了百合美家庭农场,摇身一变成为农场主 。
农场着力发展具有融合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益、生态循环、农业景观、农业文化等功能的高效精品农业,转产当年收入就达到120多万元,帮助解决100多名生猪退养人员就近就业 。
“生猪不养了,但收入不降反升 。”这两年,62岁的南湖区新丰镇农艺师姚金林比退休前还忙碌 。有段光阴,他天天晚上进村,向农户介绍如何搞现代农业 。3年下来,累计为新丰镇农民办了108期免费农技培训,受训人数达8856人次 。据知道,在拆除猪棚、重垦重绿的同时,新丰镇冒出53家家庭农场,基地面积达3865亩 。
推荐阅读
- “猪刚烈”体重近一吨 农户不忍宰杀
- 油价调整最新消息:12月28日成品油“五连跌”概率大
- 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图片
- 吉林猪粮比进入“蓝色区域”发改委预计猪价继续上涨
- 养殖业规划布局 规模养殖户新年新“布局”
- 奥利给的由来 奥利给什么意思
- 安徽蚌埠移动搭建“生猪屠宰视频监管平台”
- “猪周期”带给养猪户的阴影太大
- 生猪价格涨至近四年高位 养猪企业“赚疯了”
- 俄罗斯圣彼得堡“猪流感”已致3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