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苏轼赏析 苏轼简介


赤壁怀古苏轼赏析 苏轼简介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 。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 。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 。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
上片重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 。作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 。周瑜娶小乔,正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 。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 。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胸、稳操胜券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