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桐花的作用 桐花泡水的功效

1. 桐花泡水的功效兰考桐花蜜——传说中的美容蜜:老者复少,少者增美,补髓益精、明目悦颜 。
相传,唐朝永乐公主少时面容干瘪、肌肤不丰,后因战乱避居陕西,常以当地新产的桐花蜜泡茶饮用,3年后她竟出落得丰美艳丽、丰姿绰约,与之前判若两人 。
一勺桐花蜜,满满思乡情 。
2. 泡桐花有什么功效早在远古时期 , 就有“神农、黄帝削桐为琴”的传说 。《墨子》载:“禹葬会稽之山,桐棺三寸” 。《诗经》载有:“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爱伐琴瑟“ 。说明26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桐木 , 并把泡桐和楸、梓等优良用材树种和栗、漆等经济树种相提并论 。公元前4世纪《庄子》载有:“鸳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成为古代广泛流传的“凤凰非梧桐不栖”的美谈 , 古诗咏桐“叶茂正宜栖凤侣,孙枝尤好长琴材”,这都反映了历史上劳动人民对于泡桐的深刻认识 。
古代关于泡桐的名称传说很多,约公元前三世纪《尔雅》称泡桐为“荣桐木” 。后魏贾思 (公元405—556年)的,《齐民要术》中说:尔雅称“荣桐木”注云:“即“梧桐”也” 。北宋陈翥(公元1049年)的《桐谱》里引用诗经上说的:“梧桐生矣 , 于彼朝阳,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或“井梧栖彩凤,故诗书或称桐或云梧,或曰梧桐 , 其实一也” 。明代李时珍(公元1578年)在《本草纲目》中把“桐”称“泡桐”,他认为:“桐华(花)成筒故谓之桐,其材轻虚,色白,有绮文,故俗为之也,先花后叶,故尔雅谓之荣桐 。”又说:“桐”也叫做“白桐、黄桐、泡桐、椅桐、荣桐 。”李时珍根据泡桐的筒状花,白色的木材,主张把泡桐称之为白桐 。由上所述 , 古代所传说的所谓“凤凰非梧桐而不栖”等等传说中的梧桐,均应该理解为现今我们所指的泡桐 。
泡桐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树种之一 。公元前三世纪的《尚书?禹贡》篇中有:“予州贡漆 , 青州贡松,徐州贡桐,扬州贡筱(小竹)、桔、柚……”的记载 , 证明当时有些地区已经有了泡桐等人工用材林的经营,而且成为提供桐材的集中产区了 。战国时期《孟子》一书中也记载着“拱把之桐梓 , 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今有场师舍其梧(桐、楸)、养其棘(酸枣)则谓贱场师矣!”意思是说,要想生产成抱粗的泡桐、梓树之类的大径良材,人们都知道如何培育它 。……如果有技师不种泡桐和楸树,而种植酸枣,则不是一名好技师 。可见当时已有人工培养大径材的经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栽植泡桐的重视 。《秦记》中有:“符坚遂于阿房城,植桐数万株”的记述,说明古代栽培泡桐已有很大的规模 。在古籍中有关泡桐的记载很多 , 各个历史时期的农林名著、文学作品,甚至一些人物传记,以及大量的地方志 , 都有关于泡桐栽培和利用的专门记载 。其中尤其是北宋陈翥所著的《桐谱》一书,是一部水平很高的专著 。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河南兰考县根据风沙、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严重的特点,总结了“沙地没有林,有地不养人”的教训 。采取“贴膏药扎针”即翻圩压沙,发展林业等措施,抗御风沙危害,大力提倡发展泡桐 , 大搞农桐间作,提出变兰考县为“兰桐县”的宏愿,营造了大面积农桐间作林,初步改变了兰考县多灾低产的贫穷落后面貌 。大大推动了泡桐的发展 。特别是在1964年焦裕录同志的先进事迹发表后,在豫东、皖北、鲁西南等一些社队泡桐有了大规模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