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水下珠峰”:知名探险家韩颋和他未实现的新世界纪录( 三 )


南都采访人员从中国探险协会得知 , 韩颋起初接触潜水只是因为好玩 , 将爱好发展为专业后,他感到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 。
2015年,韩颋开设了都安蓝旗潜水俱乐部,以培养更多潜水人才 。近年来,他还在广西地区开展水下洞穴的系统性探索,负责在都安筹建亚洲首个世界级洞穴潜水培训基地 。

困在“水下珠峰”:知名探险家韩颋和他未实现的新世界纪录



韩颋 。
此外,他参与创建中国科研潜水体系,协助实施中国极端水下环境科学考察研究;多次负责或参与电视或电影的水下特种拍摄及高难度拍摄,制定并实施解决方案;致力于推进公共安全潜水培训,进行潜水方向的消防、救援培训工作 。
2017年,韩颋参与广西酒海井红军长征烈士骸骨勘探打捞 , 让沉睡在水底83年的红军战士重见天日 。2020年 , 他参与广西都安桃花水母天窗事故的打捞工作,下潜至143米完成遇难者遗体搜索打捞 。
纪录片《极致中国第二季》中提到,洞穴潜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运动之一,即便是最资深的潜水者也会命悬一线 。中国探险协会也曾在文章中提及,洞潜事故多发生在不正规、缺乏监管的“野潜”活动中 。
韩颋对此深有感触:“不该是这样的 。我希望能踏踏实实做一点事情,让大家认识到正确的路应该怎么走,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 , 至少能多影响一些人 。”
“来日方长”
在好友杜雷看来,韩颋作为亚洲洞潜纪录保持者,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却从未突破过安全底线 。
“如果换作是我,在感觉和设备都良好的情况下,我能不能和他一样忍住继续下潜的冲动?”谈及今年4月韩颋只差9米就打破洞潜世界纪录一事,杜雷不禁感慨 。
相比于沉稳的韩颋,杜雷觉得自己身上带着些许“莽气” 。韩颋曾反复提醒他:“在探险的过程中,千万别给自己设定一个必须要达到的‘坎’,这样会造成特别大的安全隐患 。”
困在“水下珠峰”:知名探险家韩颋和他未实现的新世界纪录



“来日方长”,韩颋曾这样描述自己与世界纪录“擦肩而过”的经历 。
他曾公开表示,“本次计划深度270至290米 , 到达计划区域时,我犹豫了1秒,只需要再多1分钟就可以破世界纪录 。但是 , 我现在很高兴 , 自己抵住了诱惑 , 按照计划停止下潜、打结、放箭头标、上升 。来日方长 。”
韩颋对安全的高度把控 , 还体现在潜水设备的选择上 。杜雷曾向韩颋讨教该如何选择CCR,韩颋向他推荐了一款内有两套工作系统的设备 。“相当于一个机器里有两台发动机,如果有一台坏了 , 还能用另外一台 。”
杜雷告诉南都采访人员,在日常的下水活动中 , 韩颋常身背两套CCR 。“相当于他拿着四个安全备份,这对我来说是个特别大的启迪 。”
今年4月,韩颋打破亚洲纪录时就采用了双侧挂CCR三元混合气技术 。据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介绍,CCR是呼吸循环回路系统,可使气体不断在回路中单向循环流动 。利用CCR进行潜水可以显著减少气体浪费,大幅延长水下停留时间,使得潜水员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水下探索 。
但CCR也存在使用复杂、操作容错率低等弊端 。杜雷分析,韩颋失事极有可能是遇到了设备问题 。
杜雷向南都采访人员解释 , 在不断下潜的过程中 , 潜水员需要根据压强变化调整吸入气体的比例 。但在使用CCR的情况下,如果氧气比例降低,潜水员可能无法立即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