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我就不想看了?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我就不想看了?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有个老外写了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其中一部分就是说关羽之死对他造成的打击:直到最后一刻他还坚信这位最伟大的骑士会夺取刽子手的佩剑将渣权和吕蒙在内的吴国大将全部砍杀 。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我就不想看了?关羽的死亡究竟代表着什么?
操作方法 01
要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知名度最高的三位,那一定是曹操、诸葛亮与关羽这三位了 。毛宗岗称这三位为“《三国演义》的三绝”,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 。如果再说这三位谁因《三国演义》的流传而受益最大,那就肯定非关羽莫属了 。曹操与诸葛亮在有元话本小说与《三国演义》小说之前就有很高的地位 , 曹操的一生,对内消灭了北方多股群雄割据势力,对外降服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统一了中国大部,并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使得中国北方的经济生产与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也奠定了曹魏的立国基础 。所以,魏晋以降到元明之前对曹操的评价都很高,在五胡乱华时期建立汉赵政权的开国君主-刘渊就曾说过:“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 , 呼韩邪何足效哉!”,就是说曹操是能够跟刘邦相齐名的英雄 。直到元代李瓒还认为:“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而《三国演义》把曹操刻画为一位奸雄的形象,算是一种污化了,曹操可以说得上是最大的受害者了 。
诸葛亮也是功绩昭然,蜀汉自夷陵之战被东吴打败之后 , 荆州一失,便蹙於西蜀一隅 。而蜀汉政权又是外来政权 , 在刘备入川时对当地人的利益触犯很深,并未赢得当地人的人心归附 。诸葛亮被刘备嘱以托孤之重时,外有强敌曹魏与孙吴 , 而内部荆州一派势力的根基已失,益州一派势力原就对蜀汉政权心怀不满 。所以当时情势已危如累卵,正如诸葛亮在其《出师表》开头写的那样:“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而诸葛亮却能稳定危局 , 安抚当地民心、开发西南与汉中地区,让西蜀足食足兵,并能频频向势力强大的曹魏政权发起军事进攻 。凭这功绩足以让后人敬仰,杜甫也有诗言道:“诸葛大名垂宇宙” 。所以,尽管《三国演义》一书对诸葛亮的智慧作了一些的神话 , 但是诸葛亮凭其功绩还是担得起其名声传播的

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我就不想看了?


02
先是关羽死了不想看了 。
然后是刘备死了不想看了 。
最后是诸葛亮死了不想看了 。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看,看的倒背如流,到现在居然连三国后面十几回讲的什么都不知道,连羊祜杜预这些名字都是玩游戏才知道的 , 直到现在也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
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最残忍的地方在于,再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到了烈士暮年,凋零的时候只能留给你匆匆的一幕,刘关张尚能留得半页纸加个“后人有诗曰”,而有些戏份、但又当不成主角的二线的豪杰们戎马半生,往往只能被一笔带过,有些连溘然长逝的场景都没有:
“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 , 曹丕厚葬之,不在话下”……
“人报大将军夏侯惇病危,丕即还邺郡 。时惇已卒,不为挂孝,以厚礼殉葬”……
”此时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已亡“……
“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 , 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
有时候真的挺恨罗贯中的,任你拔矢啖睛,料敌决胜 , 杀的阿瞒割须弃袍,让东吴小儿不敢夜啼,不管你前面有多牛逼 , 上回合还在运筹帷幄,下回合没来头的就一个字,卒,一笔带过 , 再无下文,不仔细看的读者连他们死了都注意不到,怎一个残忍了得,更别说那些三四流的人物了 。这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老兵戎马倥偬 , 到头来就这样默默地退出历史舞台,把明天让给一下代年轻人,没有醉卧沙场、马革裹尸,不是织田信长那种“岂有长生不灭者”的豪迈,而是廉颇老矣的凄然一笑,近乎窝囊地死在病榻之上,宛如李鸿章辞世时的那句“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那种生命终究敌不过天命的无力感,看的真的是悲凉又落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