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带范围 西风带( 二 )


无序硅中结构和电子跃迁的起源
▲ 作者:Volker L. Deringer, Noam Bernstein, Gábor Csányi, Chiheb Ben Mahmoud, Michele Ceriotti, Mark Wilson, David A. Drabold & Stephen R. Elliott
▲ 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72-z
▲ 摘要
结构无序的材料提出了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不同的无序相(“多晶硅”)如何共存以及如何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 。
作者展示了通过精确的量子力学计算训练的原子机器学习模型如何有助于描述一个有10万个原子(10纳米长度尺度)的系统的液体非晶和非晶-非晶转变,预测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 。他们的模拟揭示了非晶硅在增加外部压力下的三步转变序列 。
首先,多晶低、高密度非晶区并存,而不是依次出现;然后,他们观察到一个结构坍塌成一个明显的高密度非晶(VHDA)相;最后,该模拟表明这种VHDA相的瞬态性质:迅速成核结晶物,最终导致多晶结构的形成,这与实验一致,但在早期的模拟中没有看到 。
电子态密度的机器学习模型证实了金属丰度在VHDA形成和随后的结晶过程中的开始 。这些结果阐明了硅的液态和非晶态,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这一案例证明了可以用一种机器学习驱动的方法来预测材料建模 。

气候与生态Climate & Ecology

Poleward and weakened westerlies during Pliocene warmth
上新世温暖时期西风带向极地减弱
▲ 作者:Jordan T. Abell, Gisela Winckler, Robert F. Anderson & Timothy D. Herbert
▲ 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62-1
▲ 摘要
盛行的中纬度西风,被称为西风风,是气候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 因为它们在驱动海洋表面环流和调节海气热、动量和碳交换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最近的研究表明,西风带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正在向极地迁移 。作者发现西风带在温暖的上新世比在大约273万年前北半球冰川期(iNHG)加强之后的冰川期更弱,更向极地移动 。
他们基于灰尘和出口生产力重建的结果表明,在iNHG期间,主要的冰盖发展伴随着中纬度北太平洋的灰尘通量的大幅增加,特别是与亚北极北太平洋的灰尘通量相比 。
在这种变化之后,尘埃和生产力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追踪了上新世晚期和更新世早期的冰期-间冰期旋回 。
根据这一模式,他们推断西风带的变化主要是由上新世-更新世的热梯度和冰体积的变化所驱动的 。
通过将这种关系与其他尘埃记录和气候模拟结果结合起来,作者发现西风带的拟议变化是全球同步的 。如果上新世预示着未来的变暖,他们假设继续向极移动和现在西风带在两半球减弱是可以预期的 。


Drivers and dynamics of a massive adaptive radiation in cichlid fishes
慈鲷大量适应性辐射的驱动因素和动态
▲ 作者:Fabrizia Ronco, Michael Matschiner, Astrid B?hne, Anna Boila, Heinz H. Büscher, Athimed El Taher, Adrian Indermaur, Milan Malinsky, Virginie Ricci, Ansgar Kahmen, Sissel Jentoft & Walter Salzburger
▲ 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930-4
▲ 摘要
适应性辐射是生物生态和形态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在大多数情况下 , 适应辐射是如何进行的以及是什么决定了适应的程度仍不清楚 。作者对坦噶尼喀湖丽鱼的壮观适应性辐射进行了深入研究 。
在全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的基础上,对坦噶尼喀湖特有的大约240种丽鱼科鱼类的三种生态相关特征复合体(体型、上口颌形态和下咽颌形态)的多变量形态学测量、色素沉积模式评分和几乎全部的生态近似值,研究表明,辐射发生在湖泊范围内 , 形态多样化以连续的特征特征脉冲式的形态空间快速扩张进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