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忍庶不可忍 士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和出处

忍字头上一把刀,所以忍是件很扎心的事 。而且这个“刀”上还有一个点,一般解作利刃,可见要做好这个“忍”字是有多难!对这个字,几千年来有各种各样理解方式,其中最出名的是孔子的两句千古名言:“小不忍则乱大谋”和“是可忍,孰不可忍” 。

士可忍庶不可忍 士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和出处


这两句话看似很矛盾,其实正是孔子的大智慧所在,二者是辩证关系 。那么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分别说出这两句话的呢?且听美文君慢慢道来 。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7个字很多人都知道,但却不知道其实前面还有4个字 , 也很重要 。原话出自《论语·卫灵公》 , 全句是:“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是孔子和卫灵公的谈话内容,全篇共有42章,经典名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都出自这篇文章 。
士可忍庶不可忍 士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和出处


“巧言乱德”是指一个人若是太惯于花言巧语是会败坏德与行的,很多人不喜欢花言巧语的人,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这个话 。其实他的意思很明确,一个人如果过度地依赖自己的巧舌则必然会在德行上无所顾忌,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凭一张不烂之舌轻松面对 。
“小不忍则乱大谋”则将“小忍”和“大谋”进行对比,很多人会问什么样的是应该忍的,其实这就和你所谋之事的大小有关 。如果单纯地以他人的标准来衡量,其实是很难做出判断的 。别人眼中的小事,在你心中或许就是天大的事;而以为自己不会在意,就去触碰他人的底线 , 则无疑是愚蠢的 。这才是孔子此话的真谛 。
士可忍庶不可忍 士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和出处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话是孔子批鲁国的季孙氏时所说,原话是:“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指的是八列人,每一列8个人,所以八佾指的是64个人,按周礼只有天子才能行八佾的舞乐 。而季孙氏为侯,最多只能用6佾,也就是48人 。
士可忍庶不可忍 士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和出处


孔子一向尚礼,所以这件事他认为是不能忍的 , 他说“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是:“如果这件事都能忍得下去 , 那以后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以此来说明:这件事,不能忍!在这7个字中,孔子用的是反问句,“是可”和“孰不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极具张力和感染力,这也是它能流传下来的原因 。后来这句话发展后,也产生了不少别的说法,比如“忍无可忍 , 无需再忍”等 。
士可忍庶不可忍 士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和出处


【士可忍庶不可忍 士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和出处】其实仔细对比这两句话会发现,孔子在论事时是有极强的思辨精神的,特别是对这个“忍”字,他能在处事中灵活把握 。曾经不少人喜欢用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来劝说旁人 , 其实如果只是脱离事情本身空谈此句,往往起不到多大作用 。人生的进与退,忍与不忍,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能概括的 。人生的大智慧 , 往往就在这忍与不忍之间,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