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夭折是指多少岁 夭折是指多少岁


死亡,是指新陈代谢停止,生命物质失去活性的状态,维持生物存活的所有功能、生命存活状态永久终止的现象 。导致死亡的情况有:衰老、饥饿、疾病、杀害、受伤、被捕食、意外事故等等 。目前已知,所有生命体都不可避免会走向死亡 。
死,在古代,专用于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差役的亡故 。“死”原指人死 , 由人死引申为动物的死 。《论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礼记?檀弓上》称:“君子曰终 , 小人曰死”;“少者曰死 , 老者曰终 。”

古代夭折是指多少岁 夭折是指多少岁


(圆寂)
现代社会 , 如果有人死了,我们一般不会直接用“死”这个字,而是用一种委婉的说法,为长者讳、为尊者讳,如去世、过世、谢世、离世、逝世、辞世、安息、安眠、长眠、仙逝、长逝、永逝、永眠、永别、亡故、归西、千古等 。口语上则一般会说老了、没了、坏了、去了、走了等 。对于陌生的、没什么身份的人,才会使用死去、死亡、死了等说法 。
在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 , 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死后,其称呼也严加区别 。历代都基本沿用周礼的说法,《礼记?曲礼下》明确规定:“天子死曰‘崩’ , 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 庶人曰‘死’ 。”也就是说,按身份等级,人死后,其称呼也不同,以礼法的形式规范,不可乱了规矩 。下面,就简单整理一下关于“死亡”的不同叫法 。
一、天子、皇帝之死周礼规定 , 天子之死谓之“崩”,后来各代皇帝也都沿用这个称呼,这种礼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
“皇上驾崩了”这是影视剧中皇帝死后,我们常听的一句话 。那为什么皇帝死后要用“驾崩”这个叫法呢?
驾,原是车辆的总称 , 后来渐渐专指帝王的车乘 。《后汉书?舆服志》称:“天子出,有大驾,有法驾,有小驾 。”就是说,古代皇帝出行,根据其车驾的规模 , 分为大驾、法驾、小驾 。明朝张自烈《正字通》道:“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驾 。”意思是 , 皇帝居所叫“衙”,出行的车乘叫“驾” 。渐渐的,“驾”就成了皇帝的尊称,用来代指皇帝、天子,如车驾、銮驾、护驾、圣驾、驾坐等 。
根据《说文解字》解释:“崩 , 山坏也,从山朋声 。”崩的本意是山倒塌 。如《汉书·五帝纪》:“山陵不崩,川谷不塞 。”在古代,天子、皇帝的死,是极为重大的事,因而皇帝死了,就用大山倒塌来比喻 。皇帝的车驾崩塌了,意思就是皇帝死了 。“驾崩”一词,就成了帝王死亡的专称 。后来 , 除“驾崩”外,还有“山陵崩”、“晏驾”、“登遐”、“千秋”、“宾天”等说法 。驾崩一词,不仅专指天子、皇帝之死,后来也用于太皇太后之死 。
二、诸侯、士大夫、官员之死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 称“薨” 。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都用这个字 。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鲁襄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都称为“薨” 。
古代大夫 , 有官职、有名望的人之死,称“卒” 。“卒”有“终”、“尽”的意思,如《史记·魏公子列传》:“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 。”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以上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用作“死”的通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