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二 )


作用:能够给人以准确、具体的印象,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增强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3、作比较:把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有相似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事物的性质、变化、发展 。语言特征:也、与、而、相对于、比、较……
作用:可以把深奥变为浅显,复杂变为简明,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特征、增强说明效果 。
4、引资料(引用):引用诗句、名言、格言、谚语,以及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文献资料等 。语言特征:引号
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或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如果在文章的开头,还有引起说明对象的作用 。
5、打比方: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 , 取其相似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说明对象的某一特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说明方法 。语言特征:像、仿佛、好比、是……
作用:使原本不为人熟悉的或抽象的事物或事理变得通俗易懂,具体,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
6、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语言特征: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作用: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是……(说明对象)通俗易懂,概念清楚 。
7、下定义: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用最准确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一种说明方法 。语言特征:“某某是什么”或“某某是怎样的”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
8、分类别: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地逐一说明 。语言特征:“分为……”或“一类……一类……”
作用: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事物特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 。
9、摹状貌:运用描写的手段来介绍事物的样子、形状和面貌来表现事物特征 。
作用: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活 , 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
10、画图表: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 。
作用: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
注: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定义法和诠释法常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他们形式相同,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题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
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 。即为下定义 。“雪是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行 。即为作诠释 。
六、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1、总分式 。
(1)总分: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
(2)总分总:事理说明文多用“总-分-总” 。
(3)分总:较少被采用
2、并列式 。
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指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 , 是平行式的结构 。
3、递进式 。
多用于事理说明文 。指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
七、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严密:准确性和严密性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表述准确无误 。这体现了作者严谨、周密、科学的态度 。
2、生动形象:常采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 。
八、说明文的阅读步骤 。一般来说,说明文阅读可以按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先通读 , 在速读,最后细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