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诺必寡信出自于哪里周易 轻诺必寡信出自于哪里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通行本原文:

为无为 , 事无事,味无味 。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
图难于其易 , 为大于其细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译文:
以无为去有为,以无事去做事 , 以无味当有味 。
以小为大 , 以少为多,面对怨恨当以“德”对待 。
解决难事从容易处开始,处理大事从细微处着手 。
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容易处着手;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细微处开始 。
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 , 反而能成其大 。
轻易许诺的,必然难以守信;太过容易的,必然会面临很多困难 。
因此,圣人会把问题当困难来处理,认真对待 , 所以就不会有困难了 。

轻诺必寡信出自于哪里周易 轻诺必寡信出自于哪里

文章插图
逐句解释: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
为:动词,做 。无为:清静无为 。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干预的方式去做事,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老子的思想一贯发人深省 , 这里是以“无”的态度去做“有”的事 。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
以小为大,以少为多 。也有解释为大来源于小 , 多来自于少 。还有一说是,去其大,取其?。テ涠?nbsp;, 取其少 。这些虽然个别有差异,但总体意思差不多 。报怨以德,即以恩德对待怨恨 。这句有人认为当移至七十九章“必有余怨”句后 。这里似乎念不通,但其实放这里也说得通,以少为多,以德报怨 , 吃亏是福 。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
想要解决难题就需要从容易开始,想要做大做强就要从细处着手 。
天下难事 ,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处开始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处开始着手 。这是千古名言,但凡有点阅历一看就明白 。人生太多的难事大事,纷繁复杂,艰巨无比,只有从点滴做起,从细微着手 , 亦步亦趋,才能解决困难,办成大事 。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圣人:有道的领导者 。不为大:不自以为大 。
【轻诺必寡信出自于哪里周易 轻诺必寡信出自于哪里】所以有道的领导者始终保持低调简朴,不自以为大,反而能成就伟业,干出一番事业来 。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
轻易许下诺言的必定缺乏信用,非常容易达成的必定困难重重 。一个人轻易许诺,他的许诺一文不值 。一件事看起来太容易 , 那它真正的困难还没有来到 。事物往往就是这样,表面和实质有着很大差距 。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所以有道的统治者,总是能看到问题背后的困难,始终保持如履薄冰,严阵以待的态度,因此就没有什么困难 。
心得总结:本章老子主要讲解“无为”的方法论 。老子前面反复提到过“无为”并非什么也不作为,而是悄无声息,润物无声的作为,是一种少干预而实际上有大有作用的有为 。本章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来达成这种“无为”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首先要在思想层面要树立“无为”的理念,领导者保持清心寡欲,大公无私,遵循自然;其次,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对待实际的事情要少干预,少花里胡哨,少使用投机取巧的手段 , 而是采用光明正大 , 实事求是方式;再次,对于味 , 也就是体会和感知,应采取是恬淡无味的态度,保持质朴纯真,不要去追求什么奢靡华丽、铺张浪费 。总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