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桥的特点 江东桥的特点简单概括

【江东桥的特点 江东桥的特点简单概括】

江东桥的特点 江东桥的特点简单概括

文章插图
江东桥的特点:多孔梁式的,结构坚固的古代石桥 。江东桥,曾用名虎渡桥、江东古桥、通济桥 , 是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龙文区的一座桥梁 , 位于九龙江北溪(柳营江)水道之上,是世界最大最重构件的石梁桥,古称“三省通衢”,“八闽重镇",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曾是闽粤、闽湘公路必经之路 。
江东桥的特点 江东桥的特点简单概括

文章插图
宋绍熙间(1190至1194年),在江东桥位置架设浮桥;宋嘉定七年(1214年),建造石墩木面桥,命名“通济桥”,又称“虎渡桥”;宋嘉熙元年(1237年),虎渡桥改建梁式石桥;宋淳元年(1241年)三月 , 虎渡桥投入使用;民国17年(1928年),虎渡桥石梁桥改建为简易的钢筋水泥桥,并更名为“江东桥”;民国19年(1930年),江东桥建成通车 。
江东桥的特点 江东桥的特点简单概括

文章插图
虎渡桥、通济桥
宋绍熙间(公元1190至1194年),漳州郡守赵伯遏在江东桥架设浮桥,但因江面宽阔,波涛激涌,浮桥辄遭冲毁 。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漳州郡守宗正、少卿庄夏等,在江东桥位置建造石墩木面桥,命名曰“通济桥”,又称“虎渡桥” 。
江东桥的特点 江东桥的特点简单概括

文章插图
宋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虎渡桥遭火焚毁,由漳州郡守李韶倡议改建梁式石桥,并捐私钱50万,里人吏部尚书颜颐仲及故守庄夏之子梦说衮成之,现拨库银万缗,又发动廷睿和尚师徒四处摹化以济之,历时三年一个月,造成石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