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塞下曲卢纶朗读 古诗塞下曲卢纶( 三 )


《史记》原文是怎么写的呢?“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跟诗相比,有什么差别?第一,按照原文,应该是随后就发现箭射在了石头上,而不是第二天早晨 。第二 , 是射中了石头,而不是石棱 。第三,李广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接着又去射,却再也射不进去 。两相对比,诗人为什么要改动这三处呢?第一处和第二处,无非是想增加这件事的戏剧性 , 让将军的形象更鲜明 。那第三处为什么要删掉?因为这个事情,对诗而言,是无用信息 。想想看 , 《史记》原文为什么会写这一笔?可能因为事实正是如此,也可能是在渲染这件事的不可思议,如有神助 。
《塞下曲》为什么要删去这一笔呢?恰恰是想说 , 这不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而是将军的真本事 。有真本事的将军,才是我们心目中的真将军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你这样比,是不是意味着《史记》写得不如《塞下曲》好呢?绝不是这个意思 。史家有史笔,诗家有诗笔 。所谓史笔 , 就是实事求是,不夸张,不渲染,力求形象准确,反映事实 。而所谓诗笔,恰恰是要夸张渲染,力求形象鲜明,高于事实 。《史记》原文有原文的妙处,卢纶改写有卢纶的妙处,不能相互替代 。
但是,无论如何,作为改写,这首《塞下曲》还是相当精彩的 。本来,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而原文却有三十三个字 , 这个改写,应该是做减法 。可是,诗人并没有一味地减信息 , 而是有增有减,或者说 , 该增则增,该减则减 。这样一来 , 一位盘马弯弓、为国柱石的将军形象才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正如郑板桥写的那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 , 领异标新二月花 。”卢纶号称大历十才子之首,从这首诗看来,真是实至名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