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的资料 关于北京的资料简介( 二 )


1449年,蒙古贵族也先率领的蒙古骑兵进犯大同 , 明英宗率领明军进行反击 。在河北怀来县境内的土木堡,明军遭到了也先的围攻,英宗被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 。事变爆发后,也先挟持英宗 , 进攻北京,好在明朝大臣于谦早已在北京集结重兵,严阵以待 。也先看到一时无法攻下北京,不得不与于谦讲和,放回英宗 , 明朝才避免了覆灭的厄运 。从这个例证中 , 可以再次看出北京地理地位的重要性 。
所以 , 北京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其处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的特殊区位 。这个区位促进了游牧民族和汉民族逐渐融合,奠定了北京从一个一般的地方重镇转变为全国性政治中心的地位 。
文化融通
【关于北京的资料 关于北京的资料简介】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比如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以及蒙古族建立的元等,统治时期都不算太长 。不过,满族建立的清朝,却统治了两个半世纪还要多的时间 。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 但其中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清朝统治者认识到了文化融通的重要性,全面接受和采用了儒家思想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立了皇子学习汉文化的教育制度,加强对汉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
史书记载 , 康熙皇帝5岁就开始读书学习,尤其注重学习汉文经典 , 一生从不间断 。康熙皇帝曾回忆说,每天,老师都要指定某段汉文经典,让他背诵很多遍 , 直到把“四书”完全背下来 。康熙继位之后,于紫禁城设立上书房,延聘学问和道德俱佳的满汉学者 , 专门教皇子、皇孙读书学习 。在他之后,经过雍正、乾隆等帝王的不断完善,清朝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皇子教育体系,在入学年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
第一,入学年龄 。按照规定,皇子、皇孙、皇曾孙们从6岁(虚岁 , 实际上是满五周岁)进入紫禁城的上书房学习,一直要坚持到将近20岁成人为止 。
第二,学习时间 。上书房规定,读书时间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10个小时 。读书时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的时候,侍卫把饭送来,饭后不午休,继续学习 。一年365天,只有元旦、端午、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才放假 。连除夕也不放假 , 至多早一点放学而已 。
第三,学习内容 。有三块:满蒙文字、汉文经典、弓马火器 。其中,学习儒家经典的时间最长 。
清朝的皇子们真是“压力山大”?。〉细竦幕首咏逃宄戳肆礁雒飨缘男Ч阂皇侨嫣嵘宋幕刂?nbsp;, 二是为民族文化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从小就学习“四书”“五经”等汉文化经典,清朝皇帝都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有利于清朝统治者积极汲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为民族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国家也是如此 。金元以前,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处于对峙状态,相互攻伐的多、和谐共处的少 。因此 , 金元即使从地盘上占领了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其统治也是不稳定的、短暂的 。
明朝迁都北京,明成祖也没有处理好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试图用一道长城把两者永远隔离开 , 结果明朝在北京的统治也总是危机四伏 。清朝从皇帝、皇子、皇孙做起,主动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汉文化 , 才能够在北京获得长久和相对稳定的统治局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