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贾京:干木匠活儿用状元功夫

“00后”贾京做木匠成了全国冠军 , 眼下正在训练,为拿到世界大赛的入场券全力准备 。近日,在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江日报采访人员见到了他 。
贾京身穿白灰色运动外套,脖颈处微微露出橙黄色衣领,脚穿一双经过特殊处理的安全鞋 , 看起来与普通大学生无异,很难想象两个月前他曾代表湖北摘得全国金牌 。
今年9月,贾京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家具制作(世赛)项目上拿下金牌,并入选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 , 是湖北省6名金牌选手中唯一一名在校学生 。握手时,采访人员感觉到贾京的手上布满了茧子,右手大拇指下方有一道长约2厘米的疤痕 。
提及这些“勋章” , 贾京有些不好意思,将手掌摊开又合拢,反复几次 。他说手上伤口不少,多是操作不当造成的,这提醒他在训练中要更加注意安全和细节 。最近他又“泡”在训练室 , 把以前用时太长、精细度不够的赛题重做一遍,为即将到来的中国集训队队内选拔做好准备 。
和精度“硬磕”,误差不超过0.5毫米
贾京(右)在和同学交流家具制作技术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史伟 摄
把画好榫眼线的木料固定在工作台上,一手紧握凿柄 , 一手拿锤敲击凿顶,在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后山木工坊 , 贾京正全神贯注地削铲榫眼 。
榫眼是榫卯结构中凹进去的部分,也叫“卯”,突出部分为“榫”,两个木件凹凸咬合的连接方式被称为榫卯结构,凝聚着中国工匠的传统智慧 。
“这次国赛,贾京制作的榫头质量位居所有选手前列 。”贾京的指导老师杨颖杰很是自豪,他拿出贾京制作的抽屉抽盒,旋转着展示四个连接处 。采访人员看到,木板之间直角相接,榫头呈梯形,二者像拼图一样契合在一起 , 几乎看不到缝隙 。
杨颖杰表示,互相结合、互相支撑的榫卯对精度要求很高,只有尺度合适时,两个木件才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榫眼尺度过大容易松动 , 过小就无法连接,强行硬塞还有撑裂木头的风险 。”
家具制作项目比赛对精度的要求很高,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 。而所谓0.5毫米,不过5张A4纸的厚度,普通人的手指几乎感受不出来 。
贾京坦言,制作榫眼和榫头等手工活是比赛的难点,也是他的薄弱点 。一开始他做得并不好 , 榫眼不是大了就是歪了,一个恍惚还有将榫头整个锯掉的风险,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采访人员在体验制作中发现,在力的作用下很难保持工具的稳定状态——静止状态下凿子和榫眼线对得整整齐齐呈90度 , 用力一敲就歪斜了,误差很大 。
“手上没劲,动作就会变形 。”贾京笑着表示,刚起步的他也曾经历过同样的情形 。师父杨颖杰还送了他一个握力器,督促他增强手部力量 。
赛前,贾京曾就制作榫卯结构进行“魔鬼式”训练 。从切断木料到画榫眼线 , 从凿榫眼粗锯榫头到精修细节,从适配松紧度到砂纸打磨 , 贾京将训练时间精确到秒,力求提升精度的同时加快速度 。“哪里做得不好 , 杨老师就会要求我重新做一遍 。”贾京回忆,单是粗锯榫头这一个环节,他在一天之内就做了二三十次:锯得不行,重来;画线再锯,又不行 , 再来……直到完全熟练为止 。
为何“硬磕”精度?贾京表示,除了应试要求 , 精益求精也是鼓舞他追求极致的信念 。“每一个匠人都希望制作出完美无瑕的作品,完美是由一个个精巧的细节组成的 。只有把小细节做好、做到一丝不苟,才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