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论证最大的伤害倒不是论题本身 , 而是它真的很浪费时间 。
离题你一定见识过试图用离题打败对方的人,他对一种观点进行论证的方式就是提出别的东西 , 比如抛出一些统计图表、新奇概念、看不出关联的热点事件……总之,什么都谈了 , 就是不谈正题,这本质上是一种拖垮对方的技巧 。
生活中最常见的离题往往是恶意的针对:人身攻击 。围绕对方的外表、声誉、举止、智力、财产等发表诛心之论 。
这种做法看似能够通过冒犯别人来占据上风,实则对自身损伤更大,因为这间接表明他们自身能力的不足 。
结论含糊或变动最令人头痛的论证之一就是那种结论含糊或每一段文字的结论都在变动的情况,而在论证中不停地修正或变动结论不是严谨,而是思考不足的体现 。
在沟通中如果不能明晰表达自身观点,就会令双方陷入“搞不清到底想说什么”的无效表达中 。如果一个观点是经过充分思考的 , 那么它应当被清楚、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并得到坚持 。
改变含义(偷换概念)有时候一则论证虽然看上去是有效的,但其实含有谬误,比如:
只要人们可以为自己打算 , 那么就是自由的 。
监狱里的罪犯可以为自己打算 。
因此,监狱里的罪犯是自由的 。
之所以会得出这种悖谬的结论,就是因为“自由”一次的含义模糊不清 。
他在第一句话中被限定指代一种心理的自由,但在第三句话中则指代身体的自由,这是通过偷换核心概念来改变论证结论 。如果想要进行有效演绎,就要注意论证中的关键词是否自始至终保持一致 。
伪问题有时 , 问题来自于问题本身 。例如,“上帝能否创造一座连他自己也搬不动的山?”就被哲学家认为是一类典型的伪问题 。它看上去十分深刻,但是由于它基于一些无意义的预设 , 因此最终是无法回答的 。
这一问题预置了两个相互冲突的条件,同时对“上帝全能”和“上帝也不能”发问,正如问你“能否做到自身做不到的事”一样无意义 。这类伪问题最终只会将人的思维引向死胡同中,因为它连出发点都是错误的 。
不可靠的权威我们的大多数知识和意见都是来自于权威,特别是在这样一个高度技术化的复杂社会中,不诉诸权威是极其愚蠢的 。我们可以问经济学家利率下跌会发生什么,而当我们问错了人,就会出现这种谬误 。
例如:当利物浦主帅克洛普被采访人员问到关于新冠肺炎影响的问题时,他表示:“对这样一个严肃问题,应该让专业人士发表看法,而不是足球教练 。”
这实在是一种清醒的态度,生活中我们时常遇到喜欢“指点江山”的成功人士,但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如此 。
滑坡隐喻“滑坡”隐喻是论证中较为常见的情形 。所谓“滑坡”指一个打滑的斜坡,人一旦踏上去就会滑到底部 。在政治上 , 这又被称为“寒蝉效应”(chilling effect) 。
比如有人主张,任何形式的对自由言论的干涉 , 即使是禁止一个人在拥挤礼堂中喊“着火了”,都会导致自由言论最终消失 。
但是禁止极端情况就一定会危及整体吗?滑坡隐喻会使我们认为存在这种不可避免性 。例如,大量西方媒体对中国在疫情期间采取的非常规措施大惊小怪,主张这必然会损害公民权利从而招致反抗,而实际上这一切并未发生 。
推荐阅读
- 如果超出了欠条的诉讼时效应该怎么办
- 合同被涂改是否还具有法律效应
- 劣币驱逐良币通俗解释
- 增值税通俗解释
- 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 老坑翡翠手镯 什么是老坑翡翠手镯
- 耦合是什么意思 耦合效应是什么
- 场效应管的作用 场效应管有什么作用
- 传多音字组词组词 传字多音字组词
- 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后果 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