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超小卷叶蛾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银杏超小卷叶蛾的防治方法( 四 )


③银杏大蚕蛾:又名白果蚕、白毛虫 。主要食叶危害 , 严重影响银杏树体生长结果 。防治方法:摘除虫茧焚烧 , 并捕抓幼虫 。对三龄前幼虫进行药剂防治 , 效果良好 。可用2000倍的速灭杀丁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 。
④茶黄蓟马:以成虫危害为主,常聚集于银杏叶背面,吸食嫩叶汁液,使叶片失绿变成灰白色,严重时 , 叶片枯干,早期落叶 。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早春先聚集于小苗或根蘖苗上危害,温度适宜时转于大苗或大树危害 。危‘害高峰期为6-8月,以7月为甚 。
防治方法:以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叶效果好 。50%辛硫磷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速灭杀丁3000倍液均有效果 。应抓紧在前期防治,第一次喷药时间为6月中旬 , 第二次7月中、下旬,第三次8月中旬 。如虫害不重,喷两次就见效 。
银杏超小卷叶蛾是怎么一回事?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sp.)由幼虫潜食短枝端部或当年生长枝 , 致使枝条枯死、降低产量 。据调查,江苏省吴县,银杏超小卷叶蛾的株危害率高达100%;浙江省大部分银杏产区的株危害率也高达80%—90% 。虫害严重时,会引起严重落果,被害枝次年不再萌发 , 以至影响到银杏多年的产量 。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及其以南的各主要银杏产区 。
(一)形态特征
成虫
翅展约12毫米,体黑色 , 头部淡灰褐色,腹部黄褐色 。下唇须向上伸展,灰褐色,第三节很短 。前翅黑褐色,中部有深色印影纹;前缘自中部至顶角有7组较明显的白色沟状纹,后缘中部有一白色指状纹;翅基部有稍模糊的4组白色沟状纹 。肛纹明显,黑色4条,缘毛暗黑色 。后翅前缘色浅,外围褐色 。雌性外生殖器的产卵瓣略成棱形,两端较窄;囊突二枚,呈粗齿状 。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长形,中间具颈部 。

扁平,椭圆形,表面光滑 。初产卵枯黄色,两天后,中间出现红色不规则的环状纹,少数一端断缺或两端断缺而成两条红色条斑纹,纹缘不整齐,其他部分乳白色,4天后,除红色环纹外,全卵呈淡绿色 。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1—12毫米,灰白或淡灰色;头部前胸背板及臀板均为黑褐色,有时色泽较浅呈黄褐色 。各节背板有黑色毛斑2对,各节气门上线和下线具黑色毛斑1个,臀节有刺5—7根 。

长5—7毫米,黄色,羽化前呈黑褐色 , 复眼黑色 。腹节第一节光滑,第二节后缘有一列细刺 , 第三与第六节除后缘有一列细刺外,前缘还有一列较粗的刺 , 第十节仅于后缘有一列特别粗大的刺 。腹部末端有8根细弱的臀棘,成半环状排列于肛周 。
(二)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一年一代 , 以蛹越冬 。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卵期,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 , 7月后幼虫呈滞育状态,11月中旬化蛹 。
幼虫一般于树干中、下部树皮中作蛹室结薄茧化蛹 。蛹室长约9—12毫米 , 宽约2毫米 。一般位于树表皮下约2—3毫米深处 。羽化时,蛹蠕动钻向孔口 , 半露于孔外,很容易辨认 。
成虫白天活动,以9—15时最为活跃,常作短距离飞行,善爬行 。交尾时间为中午至傍晚,以中午为主 。交尾持续时间约10小时 。交尾后栖伏于树干上、下部粗皮凹陷处,易捕捉 。成虫需吸食糖液、花蜜等作补充营养 。一般交尾两天后产卵,3—4天内可产卵95粒左右 。成虫寿命约13天,最长23天 。性比平衡,趋光性弱 。晚间静伏于树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