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哪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怎么读

汉字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才走到今天,随着时间的流逝、玩境的变化、人们思维模式的改变 , 汉字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 。但是,一个字或一个词的含义,不论其怎么进化,怎么引申,怎么解释,都离不开它最初的含义即本义 。
古人把对汉字或由汉字组成的句子的解释称之为训诂 。再说的窄一点,训诂解释的是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 , 即具体解释古代汉语中字词含义 。何为“训”?汉·许慎《说文解字》:“训,说教也 。”清·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 。明·梅膺祚《字汇》:“训 , 释也 。如某字释作某义,顺其义以训之 。”何为 “诂”?《说文》:“诂 , 训故言也 。从言,古声 。”段玉裁注:“训故言者 , 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 。”训是用通俗的话解释某个字的字义,诂是用通俗的话去解释某句话的含义 。
为了弄懂古代汉语典籍的意思,先儒们对典籍进行注解,后来又有儒学者对注解进行疏理,创造了一个专有名词:“正义” 。自唐朝以来 , 形成了若干本正义,我陆续拜读了《尚书正义》《礼记正义》《孟子正义》 。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熟悉了儒门大家的训诂即解释方法 , 现仅以对字的训诂为例,依《孟子正义》为基?。邓岛鹤值慕馐头椒?nbsp;, 希望能对各位有帮助 。
一、同音为训
《滕文公上》云:“乡井同田 , 出入相友 。”赵岐注:“同乡之田 。”焦循引《刘熙·释名·释州国》疏:“乡,向也 。众所向也 。”是同音为训 。
《告子上》云:“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 , 或为小人,何也?”赵岐注:“钧,同也 。”焦循疏:《僖公五年左传》“均服振振” , 贾注、服注皆云:“均,同也 。”《说文》土部云:“均,平遍也 。”同为平遍之义 , 钧为均之通借字,故训为同也 。因为钧、均同音,故可互训 , 也可因解释相同而互训 。
赵岐注“尽心”:“尽心者,人之有心 , 为精气主,思虑可否,然后行之,犹人法天 。”焦循疏:犹与由通 。所以然者 , 由人之性善,故其心能变通,以天为法则也 。此处的犹由,即为同音而训 。
赵岐《孟子题辞》云:“儒家惟有孟子,闳远微妙,缊奥难见 , 宜在条理之科 。”焦循疏:《礼记·月令》“其器圜如闳”,注云:“闳,读如纮 , 纮谓中宽,象土含物 。”闳与宏通 , 《考工记·梓人》“其声大而宏”,注云:“宏,读如纮綖之纮 , 谓声音大也 。”闳、宏通借字,又因同音而训 。
《告子下》云:“轲也请无问其祥 , 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焦循疏:指与旨同 。《礼记·王制》云“有旨无简不听”,注云:“有旨,有其意 。”《汉书·河间献王德传》云“文约指明” , 注云:“指谓意之所趋,若人以手指物也 。”指与旨同,当是音同为训之意 。但焦循在《梁惠王上》又注:“旨,意也 。”“指,归趣也 。”
《尽心上》云:“王者之民 , 皞皞如也 。”赵岐注:“王者道大法大,浩浩而德难见也 。”焦循疏:《音义》云:皞与昊同,义与浩通 , 古字通用 。《说文》日部云:“皞,皓旰也 。”皓旰即浩浩瀚瀚,《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云:“浩浩瀚瀚,广大貌也 。”亦是同音为训 。
二、音近义通
《滕文公上》云:“此其大略 。”赵岐注:“略,要也 。”焦循疏:《淮南子·本经训》云“其言略而循理” , 高诱注:“略,约要也 。”约之义为要,略、约音近义通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