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犬旁 反犬旁的字( 二 )



很多监狱中的虎头形装饰,其实是狴犴,不是“大脑斧”呦 。

狻猊,小篆写为“狻麑”,“麑”是“猊”的异体字
狻猊(suān ní) 形如狮,喜烟火 , 所以一般香炉上会装饰狻猊,随之吞烟吐雾 。
【反犬旁 反犬旁的字】

而同为反犬旁的“狮”,成因也有多种 。

现在的狮子据传最早在汉代引进 。但是《说文》中没有“狮”的词条 。晋代郭璞注《尔雅·释兽》中的“狻麑,如虦猫,食虎豹”中,说狻猊是狮子,产自西域 。但还是因为《尔雅》成书时间不定 , 所以到底《尔雅》成书时有没有见过这个引进物种、并将其定义为狻猊,小观持保留态度 。
也有著于北宋的《广韵》称:“狮,犬生二子 。”这个……小观只能理解为,古人真的觉得狮子和狗子长得很相像 。
“猪”曾经写作“豬”,这个“豕”(shǐ)旁,特指猪类 。

豕 ,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 。字形上能看出来特别强调了大腹 。

《说文·豕部》
“豕,彘(zhì)也 。”
稍等,豕?彘?没提到猪?。?
因为豕、彘、猪、豚,都是猪 。

咱们来看看《说文》中的解释:

“彘”字
“彘,豕也 。後蹏(tí)發謂之彘 。从彑矢聲;从二匕 , 彘足與鹿足同 。”
(彘,指猪 。后蹄强劲的猪叫作“彘” 。字形采用“彑”作边旁,“矢”作声旁;采用“二、匕”会义,彘足与鹿足同 。)

“豕而三毛玻╟óng)居者 。从豕者聲 。”
(猪,体毛稀疏、群居的猪 。字形采用“豕”作边旁 , “者”作声旁 。)

“小豕也 。从彖(tuàn)省,象形 。从又持肉,以給祠祀 。凡豚之屬皆从豚 。豚,篆文从肉豕 。”
(豚,小猪 。字形采用省略了“口”的“彖”作边旁,象形 。采用“又”作边旁,像一手持肉,以便祭祀 。豚类动物都采用 “豚”作边旁 。豚,篆文字形采用“肉、豕”会义 。)
综上所述 , “豕”泛指猪,“彘”也可泛指猪 , 但是也可特指大猪,“猪”强调家猪,豚则是小猪 。
有时,也用“豚子”谦称自己的儿子,和“犬子”一样 。(为何有些心疼年轻的自己) 。
关于“豕”和字形的故事,还有一个成语:
鲁鱼亥豕
(lǔ yú hài shǐ)
《抱朴子·遐览》
“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
《吕氏春秋·察传》
“有读史采访人员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 , 豕与亥相似 。’”
古时候早期书本多靠手抄来流传,(史书)经过多次抄写后 , 出现一些字形相似导致传写或刊刻的错误,比如,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 。

“鲁”的字形像鱼在器皿之中、或被吞入口中 。
本义:鱼味美,嘉

“鱼”倒真是鱼,也难怪不小心就会看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