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余粮 禹余粮的功效与作用


禹余粮 禹余粮的功效与作用




禹余粮拼音Yǔ Yú Liánɡ
别名太一余粮、石脑(《本经》),禹哀,太一禹余粮(《吴普本草》) , 白余粮(陶弘景),禹粮石(《中药志》) 。
出处《本经》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 。采挖后去净杂石即可 。
原形态非晶质 。常成葡萄状、肾状、乳房状、块状、土状等集合体 。颜色为褐色到黑色,若为土状则为黄褐色或黄色 。条痕为黄褐色 。半金属光泽或土状光泽,有时作丝绢光泽 。不透明 。断面为介壳状或土状 。硬度1~5.5 。比重3.6~4.0 。
主要由含铁矿物经氧化分解后 , 再经水解汇集沉积而成 。
生境分部分布很广 。产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
性状为不规则的斜方块状,一般长6~10厘米,厚1~3厘米,表面淡棕色或红棕色,多凹凸不平 , 或覆有黄色粉末 。断面显深棕色与淡棕色相间的层次,深棕色的部分质坚硬,但可砸碎 , 砸碎面不整齐而光滑;浅棕色的部分质较松,用指甲可以划动,其黄色粉末极易附着他物 。有土腥气 , 味淡,嚼之无砂粒感 。以整齐不碎、赭褐色、断面显层纹无杂石者为佳 。部分溶于盐酸 。其溶液显铁化合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
化学成分为沼铁矿,主要成分大约相当于Fe2O3·3H2O,但因夹杂砂石、有机物等之量不同,所含Fe2O3可从20~78%不等;又常含多量的磷酸盐 。青岛市售的禹余粮,主要成分为Fe203 , 又含Al , Mg,K,Na,PO4等 。
炮制禹余粮:拣去杂石 , 洗净泥土,干燥即得 。煅禹余粮:取净禹余粮 , 打碎,置坩埚内 , 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倒入醋盆内淬酥 , 捞出,晒干 。(每禹余粮100斤,用醋3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修治 , 用黑豆五合,黄精五合,水一斗,煮取五升,置瓷锅中,下余粮四两,煮,旋添,汁尽为度,自然香如新米,捣之,又研万杵,方用 。"
②《本草蒙筌》:"禹余粮火煅醋淬 , 复用磁钵重擂,水澄汁清 , 勿留沙土 。"
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寒 。"
②《药性论》:"味咸 。"
③《纲目》:"性涩 。"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
①《纲目》:"手、足阳明血分 。"
②《本草新编》:"入脾、胃、大肠 。"
功能主治涩肠止血 。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 。
①《本经》:"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症瘕,大热 。"
②《雷公炮炙论》:"益脾 , 安脏气 。"
③《别录》:"疗小腹痛结烦疼 。""肢节不利,大饱绝力身重 。"
④《药性论》:"主治崩中 。"
⑤《日华子本草》:"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漏等疾 。"
⑥《纲目》:"催生,固大肠 。"
⑦《医林纂要》:"补脾,敛固胃气,泻肝,去瘀血,厚大肠 。"
⑧《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为撒布剂,治溃疡 。配合他种强壮药,作补血剂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
注意实证忌服,孕妇慎服 。
①《本草经集注》:"杜仲为之使 。畏贝母、菖蒲、铁落 。"
②《四声本草》:"牡丹为使 。"
③《本草汇言》:"髓虚血燥之病勿用 。"
复方①治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 , 心下痞鞭 。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 。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 。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一斤(碎) , 禹余粮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 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