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毁长城典故的由来 自毁长城典故( 二 )


自毁长城典故的由来 自毁长城典故



如果李牧这样的战神称不上赵国的长城,谁还称得上长城?李牧死了,赵国自毁长城 。短短三个月后,赵国被秦所灭 。赵王迁在流放地思念李牧,后悔莫及:如果李牧还在,我哪用吃秦国的米啊……
很多人反思过李牧之死 , 有说他不够圆滑,不知跑部进京贿赂赵国权贵,尤其是君王宠信的郭开一流 , 不仅不送钱,还当面训斥过郭开 , 结下仇怨;也有人说他过于执拗,一直坚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换句话说,很任性,比如君王请他出山重回前线打匈奴时,他还谈条件“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但导致李牧死亡的真正原因,还是赵国君臣中了秦国的离间计 。
古人曾精确概括过李牧之死为“说客为秦谍,君王信郭开” 。公元前229年,在决定赵国命运的战争开始后,秦将王翦率重兵压境,赵国则派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全力抵抗 。王翦一看对上了擅长固守以待战机的李牧,自知这仗会打得很艰难很漫长,要速胜,必须先除掉李牧 。于是与秦王嬴政商量,派奸细入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郭开,让他造谣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
赵王迁马上相信了 。首先,他相信郭开 , 就像中国历代皇帝宁肯相信陪伴身边的太监也不放心前方血战的将军一样;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赵国君王一直对李牧式固守伺机出击的打法不感冒 。在战国诸强中,赵国是个很奇怪的存在,被众多强国包围,缺乏纵深腹地,战乱频频,综合国力一直上不去 。
自毁长城典故的由来 自毁长城典故



战国四大名将 , 王翦、白起、廉颇、李牧,前两个是秦国的 , 后两个是赵国的,后两个都被郭开坑了 。赵王迁成为亡国奴后 , 猛然发现:自己无比宠爱、高度信任的郭开,竟然早就被秦国策反了!其实,郭开在逼走廉颇、谗杀李牧之前,秦国早已给他开了“接收证”,赵国一亡,他就被秦王嬴政封为秦国上卿 。
像郭开这样的小人,从来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秦国间谍王敖曾就郭开谗间廉颇事问道:“你不怕赵国灭亡吗?”郭开答:“赵国的存亡是整个国家的事 , 可廉颇是我个人的仇敌 。”所以,古今中外,内奸是敌国最喜欢的东西,尤其是利用内奸来打击对方的英雄,那比战场上消灭对方容易太多了,成本低,成效高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
英雄,历来是一个国家与一个民族的精神丰碑,激励民众,凝聚人心 。如果这一座座丰碑轰然坍塌了 , 就比如在赵国,别人告诉一个李牧的崇拜者说:李牧这英雄是假的,李牧其实是内奸 。那一瞬间及以后 , 这个人在震惊中 , 内心最珍贵的最崇高的一块,开始溃坝 。这种崩溃随之蔓延开来,一切美好和高尚将不复存在,所有良知和秩序将荡然无存 。而真正的内奸如郭开们,捂着嘴在历史的黑暗中笑 。
郭开也没有一个好的下场,史载 , 他在出任秦国上卿后,请假回邯郸搬运自己多年搜括的财宝时 , 被盗贼所杀 。后人演义,说劫杀郭开的是李牧的旧部 , 他们杀死郭开的随从后,将郭开千刀万剐,每割一刀喊一声“为李将军报仇”,最后把郭开割得只剩下了骨头和一摊血水 。
这是后人的充满复仇感的想象,因为一代战神李牧 , 死得过于窝囊,要用仇人更悲惨的死,来为英雄洗冤 。历史让人喟叹,人们往往在被抹黑的英雄事后沉冤昭雪之际大声叫好,为什么却控制不住自己,要在英雄沉冤之际,往他身上扔石头吐口水,让他死得或死后更窝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