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帝一个口上下结构 一个帝一个口( 四 )


甲骨文最早的“皇”字,就是初始“五帝”的“帝”字,此字通假作“帝”字使用;其字根结构为:“五竖和○”两个符号下放一“丨”形符号,形似手臂,像一只高举的人手掌展开五指;“五竖”代表五行及五帝同行,“○”代表天上的星王,“丨”代表星王、五帝一起同行下凡转世 。本义为:五星王代表五方天帝一起“同行”下凡转世 。所以 , 这时甲骨文字“皇与帝”初始为一字,本义为五帝,初读亦为“帝”字,意指五“帝”,而不能言五“皇” 。此字证:五方天帝的神话传说早于甲骨文造字“帝”字的诞生,在民间广泛流传 。
五方天帝:东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中土黄帝 。
甲骨文“王”字问世后,古人继而造出甲骨文“帝”字,甲骨文皇字与帝字开始“分家” , 其真正意义上的三皇的“皇”字,亦同时初始诞生 。
1、甲骨文三皇的“皇”字,属“形声字”,其初始字根结构为“Ⅲ、日、丨、王”(见百度作图与甲骨文图);
其本义:“皇”有三皇,三皇为星皇下凡的女王,即能通天又可转世 。
2、演化后的商代金文“皇”字 , 有时仍有代表“五帝”的五竖符号为其“字根”结构出现,从而更能够充分证明最早的“皇”字,可以与“帝”字通假使用,但初意只能指“五帝”,而没有理由言“五皇”;所以初读为“帝”字,而不言“皇”字 。
根据东西南北中的五方天帝的排序,五方天帝之黄帝系最后入住中原中土 , 并以此形成核心 。《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亦将黄帝列为“三皇” , 而不是五帝 。结合“逐鹿之战”,黄帝一战成名,胜者为王,民间神话称皇又传帝 。以此可推证甲骨文“皇与帝”字,分别先以“五帝”的“帝”字与“三皇”的“皇”字相互通假使用,后“帝”字诞生,“皇”字单立门户,“帝”字继续多次演化至“辛帝”诞生“高辛”问世受封前;其诞生与演化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2697年黄帝即位之后或入住中原之后至公元前2270年帝喾诞生“受封辛侯”(参考《五帝本纪》)前 。同时,又可证明“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及生克理论的起源也应当形成于此历史时期 。
(二)甲骨文“王”字的字根结构的构形起源,是以甲骨文的“月”字△形符号为其主要结构 。
最早的甲骨文“王”字中间有一个“月”字“△”形符号尖向上居中,王字的最初本义:就是指女性,就是“女星王”,意指女王通天 。
“月”字的“△”形符号 , 古人在甲骨文造字时无论是怎样转换方向进行变换使用,其本义:均应当与女星王在甲骨文字中的作用相关联 。
(三)甲骨文“帝”字是一个会意字,其字有很多不同的字根结构,是甲骨文“帝”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演化的历史档案记录 。甲骨文“帝”字主要有以下5个历史演化过程:
1、甲骨文“帝1”字的字根结构为:“▽、×、↑、↓”(见甲骨文图)
(1)甲骨文“月”字▽符号;代表:帝王为星王、女王转世 。
(2)甲骨文“×”字符号;代表:星王为五方神帝 。
(3)“↑、↓”符号相对,代表通天又转世 , ↓在▽里面 , 意表强调五方神帝为星王转世 。
本义:“帝”字为五方天帝转世为通天达地的女帝王 。
2、甲骨文“帝2”字的字根结构为:“▽、×、十、H、↑、↓”(见甲骨文图)
(1)甲骨文“月”字▽符号;代表:帝王为星王、女王转世 。
(2)甲骨文“×”字符号;是甲骨文“五”字,代表:星王为五方天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