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是出自哪里 苟利于民出自哪里

仲春时节的海南,山青海碧,日暖风轻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 。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此语出自《淮南子?汜论训》 , 是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真实写照 。
原文引述如下: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 , 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 。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先王之制 , 不宜则废之 。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苟利于民 ,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
现翻译如下:
鲁昭公有位奶妈,昭公十分敬爱她,奶妈去世以后,昭公破例为她守孝 , 所以就有了为奶妈守孝的礼节 。阳陵国侯杀死了蓼侯,并抢走了蓼侯的夫人,所以从此以后举行大飨祭典时废除了由夫人执豆的礼仪 。由此看来,先王的制度,不适宜的就废除它;而近代的处事方法,如果是好的,就加以继承发扬 。所以是礼乐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礼乐是圣人制定的 , 并不是圣人受礼乐限制的;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便利民众为根本;政令教化虽有常法,但必须以切实有效为最好 。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 。

苟利于民是出自哪里 苟利于民出自哪里


【苟利于民是出自哪里 苟利于民出自哪里】网络截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