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亦非台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明镜亦非台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我国的宗教中,有一最神秘,最独特的教派,它就是禅宗 。神秀和慧能分别作了两首诗,使禅与诗融合为一体,在中国的诗作和诗学上产生重大的影响 , 如元好问所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 。
禅人以诗来寓寄禅理,诗人以禅理趣纳入诗中,进而以禅理来建立诗的创作理论,禅与诗融成一体,不明白诗,也不足以明禅,不懂禅,也几乎不能确知禅人寓道的诗篇,也几乎不能深知以禅论诗的奥妙秘 , 所以明禅论诗,是谈诗论诗的重要课题了 。

《无相偈》
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无相偈》是唐代高僧神秀所作的诗偈 。原偈共四句二十字 。前两句以菩提树与明镜台,比喻身心之本性明净纯洁;后两句表示要时时注意修身的功夫 , 摒除各种尘俗贪欲杂念 , 使心性永远保持洁亮光明 。此偈形象生动,富含哲理 。
关于这首诗偈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 , 有明确的记载:五祖弘忍在挑选法嗣 , 拟传授衣钵作禅宗第六祖时,“一日唤门人尽来”,先令门人“各作一偈” , 以鉴别门人佛学修养之优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首先在寺中南廊壁上题了这首无相偈,弘忍阅后,认为神秀对佛法领悟不深 , 而是“只到门前,尚未得入”因而另选惠能传授衣钵 。
这是一首宣扬禅理的示法诗 。神秀大师是北宗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与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 。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亦本自清净,只是常为尘垢所染,因此必须时常拂拭,不让它沾尘,以保持它本性的洁净 。

《六祖示法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慧能用渐修的功夫,去污除秽,是求道的境界,不是悟道的境界,所以慧能认为神秀未能“发明大事” , 于是另作偈诗,否定了神秀的见解 。慧能是倾向于万法皆空的,法体本不是菩提,此是明净,彼则污染,是不能成就大事的,所以六祖认为菩提、心性均是假名,法界是“真空” 。悟道成道以后,即心即佛,到了这一“绝对境界”的时候,不要修持造作,来去垢去秽,因为“自性”本来清净,本来就无垢无染 。
弘忍发现了惠能的见地 , 便在夜间唤他进房,为他说法,付法传衣,继承了祖位 。弘忍为惠能说法 , 《坛经》炖煌本说:“说金刚经”;惠昕本等说: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言下大悟;《神会语录》等说:“弘忍大师就碓上密说直了见性 。于夜间潜唤入房,三日三夜共语 。”《别传》说:问答有关佛性的问题 。印顺法师认为,付法是密授的,所以没有人会知道 。惠能也许有提到过,但诸本的传说大都是禅师们所推测而表达的 。

【明镜亦非台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