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有个传统 , 官场上称谓往往喜欢往大里叫,拿现在来说比如对于“副职”,下属们在称呼上往往都不会刻意的加上一个“副”字,像副局长一般场合下也叫局长 。如此叫法理论上也不错,一来表示下属对上级的尊敬,二来也是封建时代的文化遗留 。
?官场称谓“泡沫”现象主要形成于唐代,只要虚衔高于实职或荣于实职,就以衔称代替职称,再加上那个时期虚衔泛滥,结果便导致了称谓“泡沫”的不断增长 。
唐肃宗时,张巡在雍丘抗击叛军令狐潮 。占地一县,兵员不过千人,其原职也仅是个县令,却因屡屡以少胜多,不断加授虚衔,部下也水涨船高,称大将的就有六人,“官皆开封特进” 。对朝廷来讲,成本不过就是多发几纸告身而已 。
晚唐五代,王纲败坏,九羊十牧,官场称谓虚涨 , 至有“捉船郭使君,看马李仆射”的民谣传说 , 是说连艄公、马夫都有了使君、仆射的荣衔 。可以印证的事例很多:如李茂贞领凤翔节度使时,滥授官爵,军乐队演奏员也称为司空、太保 。
?虚衔毕竟也是朝廷授予的,虽然没有实权,但这样称呼也没多大毛病 。比这更离谱的就是“过称” , 俗话讲就是往大里叫 。副职称正职,次官称长官,低品称高品,小吏互称押司,军将互称太尉 。宋真宗时,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还特地发了一个《重定内外官称呼》的文件,由御史台等部门向各级衙署严行告谕,违者治罪 。
官场上“过称”泛滥,社会上还有“僭称” , 就是许多官称被广泛用到了民间,如医生叫大夫、郎中,剃头修脚叫待诏 , 茶馆跑堂叫博士,卜卦看相叫衙推 , 各行工匠叫司务,等等 。据顾炎武考证,此类称呼皆起于宋时,也说明国人之崇官意识是由来已久的 。
明建国后,朱元璋对民间“僭称”现象加以整饬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丙戌,命礼部申禁,军民人等不得用太孙、太师、太保、待诏、大官、郎中等字为名称 。”实际上,朱元璋的这一禁令收效甚微,官场上的称谓比两宋更加不堪 。
?最寻常的就是谀称泛滥,如李日华《官制备考》里记载 , 芝麻绿豆的七品小官,非得往大里喊 , 行人司司正叫大正使,中书科舍人叫大中翰,巡按御史叫大马台,甚至从九品的府学教授、州学正 , 亦尊称大外翰 。
很快,“大”字贬值了 , 再往“太”上叫,吏部尚书叫太师,翰林庶吉士叫太史,知县叫太爷,知府叫太尊 。诸多缀字,俱可滋生搭配 。如县令又称县尊,乡司循此格式称邑尊,再往下,里长称里尊,让人听着头皮发麻 。
到了清代,曾经一再被前人批评的“谄上黩下”完全实现 。下级对上司称大人,庶民对官吏称老爷 。有人考证 , 最初是明代巡按御史到地方上视察,三司称其为大人 。清代沿袭明制,钦差出京就是大人 。
?雍正初,督抚也开始称大人,嘉、道以后 , 司道以上无不称大人,咸丰以后 , 知府、同知多加道员职衔,亦称大人 。“甚有未加衔者,属吏亦媚之曰大人” 。至此,地方官除了最基层的知县由老爷升为大老爷外,其余都是大人 。
推荐阅读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来的
- 小型手持式吸尘器的选购技巧是什么
- 和硕亲王 和硕亲王是什么意思
- 孕妇梦到了跑步 孕妇梦到了跑步比赛是什么意思
- 学前教育是什么意思 自考大专报名入口
- 爱奇艺的星钻会员可以在电视上登录吗
- 梦到了爬不完的楼梯 梦到了爬不完的楼梯是什么意思
- 梦到了被刁难 梦到了被刁难是什么意思
- pass是什么意思 你被pass掉了
- 梦到了亲人坠楼 梦到了亲人坠楼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