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责的意思是什么解释 斥责的意思( 五 )


农村人说话直来直去,不懂得曲里拐弯,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 以当面揭短为乐事,令对方颜面不保,留下许多伤人自尊的乡言俚语 。
在湖北孝感应城乡下,指责一个人多吃多占,往往评价他“吃着碗里 , 护着锅里”,就是不懂分享,爱吃独食 。
追溯这句话的来历,却是一个家里家外广泛存在的事实 。
多子女家庭,到了吃饭时间,往往先下手为强 , 要么将饭碗装得严严实实,要么抢着添饭 , 生怕自己吃少了,图的是吃个肚子饱 。
集体水利工地上,流传一个吃饭的秘诀,排队打饭时先盛半碗饭,甚至站着扒拉几口吃下去,然后飞快地重新排队打第二碗饭,装满一大碗 , 将饭压实,这样就吃了两碗饭 。更多的人没有添饭的机会,因为工地吃饭定量供应,不允许所有人添饭 。
于是,吃着碗里,护着锅里 , 成为短缺经济年代的独特景象,大家都想在大锅饭里多分一杯羹,这是人性使然,毕竟,你不能要求一群饥饿的人 , 在食物面前做谦谦君子 。
回忆小时候,一边吃着饭,一边盯着锅里剩下的饭,生怕兄弟姐妹吃独食,只有父母,永远把锅里剩下的饭留给孩子 。有些内疚的是,当年没有把剩下的饭留给半饥半饱的父母 。
小时候兄弟姐妹争吵 , 多数是为了争食 。最痛的儿时记忆是,贴墙邻居兼小学同班同学铁山,放学回家吃饭时,母亲为他凉好的粥,被抢先回家的姐姐吃了,他一气之下,在房间上吊自杀 。我看着大人把他放在门板上抢救,终究回天乏术 。
饥饿年代走过来的一代代人,把吃挂在嘴边,见面问候语是“吃饭了吗”;养育后代时,永远希望孩子多吃一点 , 生怕孩子挨饿,饥饿是他们永远的忧虑 。
跟家乡同龄人久别重逢,说起儿时记忆,总离不开舌尖上的乡愁 。
满满一桌家乡味端上来,却吃不出当年的口感,于是叹息,今天的食材烹不出昨天的味道 。
归来长思,知道饥饿年代的味觉,能把寻常土菜吃成美味佳肴,吃什么都是有滋有味的 。而今,甜腻的日子钝化了味觉,我们已经品不出生活的真味 。于是,人们把野菜当珍馐,把大鱼大肉当健康拦路虎 。
终于知道,物以稀为贵,稀缺的食物才是美味的,老一辈走不出走不出饥饿的阴影,因为吃不饱的痛烙进了灵魂深处 。
对眼下的孩子嘘寒问暖,把取之不尽的美食留给孩子,他们并不领情,家中长者追着孩子:“小祖宗,你再吃一口吧 。”
孩子躲着食物走,从他们身上找不到饥饿的感觉,也难怪,他们没有饥饿的记忆,没有吃不饱的恐慌 。
在别人家,看“家长”(家中悍妻,以“家长”称之)给别人家四五岁孩子喂饭 , 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利诱,“再吃一口,就带你下去玩 。”“吃完这碗饭,就带你去买玩具 。”
我跟在“家长”后面争食:“孩子不饿,给我吃吧,我还没吃饱 。”
“家长”不为所动,终于将最后一勺饭喂进孩子嘴里 。我忍不住揶揄“家长”:“孩子的食欲被你破坏了,你该为孩子吃不饱负责!”
2021-12-03
【乡言俚语76】坦白痞子
被湖北人叫“坦白痞子”,你的人设就崩塌了 。
湖北人耿直,直来直去,不太曲里拐弯 。把湖北人惹毛了,当面翻脸,甚至反目成仇 。
在湖北孝感应城乡下,自知犯了错误的人,面对别人的斥责,顺着对方的意思,用更狠的词贬斥自己 。末了,对方哭笑不得,送被斥者一个雅号:坦白痞子 。说这话时,有孺子不可教也的慨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