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造句 萧瑟造句


秋风萧瑟造句 萧瑟造句


说的是废话 , 输出的是情绪 。
作者 | 陈梅希
编辑 | 园 长
周一下午四点 , 摸鱼黄金时间 。打开b站一个名叫《废话连篇》的视频,发现此时此刻正有31名摸鱼小能手正在同步学习“废话文学”,此时距离这个视频发布已过去将近2个月 。
(b站视频《废话连篇》,作者为b站用户金渐层烤猪)
在这个夏天 , “废话文学”逐步从小范围自娱自乐的搞笑话术,蔓延到各个社交平台 , 成为横扫评论区的语言霸主 。
要理解什么是“废话文学”,需要先好好理解一下它 。在摸鱼学习3遍视频后 , 我迅速掌握了“废话文学”的基本要领 。
简单来说,“废话文学”指的是看似说了一堆话,其实什么信息量都没有的语言表达方式 。很难用无聊、跟风、反讽、荒诞中的任何一个词来单独概括它,在大面积传播之后,废话式发言的现象里,包裹了不同群体的复杂诉求 。
“废话文学”的杀伤力
一个简单的示例或许更便于理解,打开b站相关视频弹幕 , 出镜率最高的必然是“废话文学”扛鼎之作——听君一席话 , 胜听一席话 。
比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原典,新版本的杀伤力显然要高得多 。并且在不同场景下,这句废话竟展现出不同的情绪来 。
例如一位博主刚洋洋洒洒评点海内外局势挥斥方遒 , 你送上“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的评论,无异于两盆水从他头上浇下 , 一盆是冷水,另一盆也是冷水 。
例如你用这句废话评价自己的论文,大致就是委婉地表达一下自己又制造了一篇学术垃圾;要是你用这句话评价其他人的论文 , 那至少证明这篇论文还有一席话的价值,没有到达“听君一席话,倒赔十年书”的程度 。
用一句废话来总结或反讽一堆废话,可以被看作“废话文学”的肇端 。
随着经典名句流传开来,越来越多采用类似手法的“警句名言”被不断制造出来 。名言、俗语、经典台词,都成为了“废学家”们的语料库,为这场新型创作大赛提供灵感 。
“三人行 , 必有三人 。”
“姜还是老的老 。”
“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就是跌 。”
“如果你愿意多花一点时间了解我,你就会发现你多花了一点时间 。”
“废学家”们从源头出发,活学活用,将废话式发言渗透到社交网络的方方面面 。至此,“废话文学”已经不再是起初具备一定讽刺性的反击式发言,而成为一种可以独立存在、迅速扩散的群体性文化现象 。
讽刺性降低,不意味着杀伤力减弱 。“废话文学”之所以迅速蔓延,除了对低密度信息的批判性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一种引人发笑的能力 。这种能力,似乎不止作用于熟稔互联网语言习惯的年轻人 。
微博网友卡戎发帖称:“在办公室给四五十岁的大哥大姐普及一下废话文学,把大家逗乐了 。”即便是不追逐流行的中年人,也在“废话文学”的攻击下难逃一笑 。
近200年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或许给出过一种答案 。在代表作《美学》一书的最后章节,黑格尔对喜剧的逻辑进行辨析,认为“笨拙或无意义的言行”可以引人笑 。
“人们笑最枯燥无聊的事物,往往也笑最重要最有深刻意义的事物,如果其中露出与人们的习惯和常识相矛盾的那种无意义的方面,笑就是一种自矜聪明的表现 。”

推荐阅读